摘 要:學好政治的前提是具備學習政治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催發需要一個實踐的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組織課內模擬現場的教學活動,讓中學生理解政治,了解政治事件發生的背景,并學會對政治事件做出客觀的分析。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深入解析。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延伸;模擬現場;活動實踐
新時期的每一位青少年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政治舞臺上的一分子,讓他們在學生時期就認識政治、理解政治,學會分析政治,并具備政治眼光與政治思維,對其現在以及未來成長意義非凡。但當前中學生為什么總學不好政治?其關鍵在于他們總是將自己置身于政治環境之外,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學政治、背政治。
政治如果脫離了實踐,只是一堆無用的學生應付考試的文字,但政治課堂本身帶有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怎樣有效地對課堂進行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們在課堂中依舊能夠感受到現實中濃厚的政治氛圍?筆者認為,可以將一些模擬現場的教學活動搬上講臺,讓學生們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之中,成為政治“場”中的角色,真正融入政治,體驗政治。本文結合政治教學實踐,對此展開了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一、 模擬現場之——案例導入
初中生對哪些政治內容更加感興趣?無外乎是一些與他們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政治事件或者是政治故事,所以教育者在進行模擬現場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時,應巧妙地將學生們感興趣的案例導入其中,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們走進“現場”,積極探究。如在學習“團結就是力量”的內容時,為了強化學生頭腦中的“團結”意識,教師為學生們引入了一個故事案例:“在某個火災現場,一個肢體殘疾和眼睛殘疾的兩個人被困火海,性命攸關。眼睛殘疾的雖然手腳靈活卻無法辨認方向,肢體殘疾的人耳聰目明卻動彈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使兩個都順利逃生?他們兩個選擇了合作,眼睛殘疾的背著肢體殘疾的人,在他的指引下,迅速找到逃生通道,兩人都獲救了。”,就此案例,讓學生們進行“代入式”思想:假如你是當事人中的一個,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樣選擇?想一想兩個人之所以能夠獲救,什么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個案例中,你對“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有怎樣的感觸和體會?面對這樣的案例,學生們會不由自由地將自己想象成為其中一個人物,會主動地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也面臨著這樣的情況,怎樣做才是對的?并通過案例分析,認識到即便兩個人也是一個集體,在一個集體中唯有團結一心,才會形成無法想象的強大合力,沖破難關。
二、 模擬現場之——情境創建
大部分初中生頭腦中并沒有“政治意識”這根弦,所以會認為政治是離自己很遙遠的話題,與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并沒有太大聯系,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主導下,他們才會將政治僅僅作為應試的一種工具。在有限的課堂,如何能夠讓學生們快速地進入一種政治狀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模擬情境,讓他們成為政治角色中的一員,“迫使”他們去認識政治、分析政治、探究政治。如在“優秀的意志品格”一課中,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們以“演小品”的形式開始本節內容的思考:請三到五個學生到臺上以“學藝”為題表演小品,其大意是某人在暑假期間,報了很多有關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學習班,但最后卻發現自己什么也沒學成,兩手空空。小品主題其實是大多數學生假期的真實寫照,所以他們對這種形式既感興趣,所以覺得駕馭起來分外輕松。
但在游戲中,扮演老師的同學提出的一個問題卻讓學生們陷入了思考:“你學習了這么多的科目,為什么到最后反而一無所獲?”不由的每個同學在反思,是什么原因?最后得出了相對統一的結論:“缺乏學習的自覺性、自制力差、不能堅持”等等,而這些就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優秀意志品質的四個特征: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與堅韌性。學生會在模擬場景中突然意識到,政治原來就在自己的身邊,蘊藏于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之中,這會強化學生對政治的認同感,也會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政治課題。
三、 模擬現場之——社會課堂
政治舞臺是精彩紛呈的,每個學生都是這個舞臺上的一員,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應該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專屬的角色,那么在現實社會中應該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每個中學生都應該認真思考與面對的課題。政治課堂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讓中學生學會站在社會這個高度,去履行自己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將模擬法庭、模擬辯論等形式引入課堂,給學生們創造一個社會政治課堂的學習環境。如在講到“分清是非”單元“心中要有桿‘秤”一節課時,就可以針對2011年上10月13號在佛山發生的“小悅悅事件”進行模擬“法庭現場”的教學活動。
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們先了解本次事件的經過,然后在課堂臨時組建一個法庭現場,學生們分別選擇法官、陪審團成員、正方律師及支持團隊、反方律師及支持團隊,進行現場辯論與現場裁決。在這個“法庭現場”,道德、法律、良知、冷漠等等社會現象與政治問題都被學生們剖析出來,給每個人都上了最生動的一堂社會政治課。
課堂是有限的,但思維是無限的,如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藩籬,讓中學生的政治思維不被課堂所束縛,需要政治教育者的大膽創新與改革,要將新鮮的時政、生動的現場、經典的案例引入課堂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去演繹自己精彩的政治人生。
參考文獻:
[1]黃家喜,李向陽.關于初中政治活動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11):57-58.
[2]謝偉年.淺談如何深入開展初中政治課程教學[J].學周刊,2012(26):100-100.
作者簡介:
謝友波,江蘇省宿遷市泗陽致遠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