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成為了教學重點,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重視教學策略的調整,為學生打好身體基礎。教師在改進初中體育教學時要從組織形式的角度出發,打破傳統的管理方式,體現組織多樣化,讓學生從多個方面發現體育學習的魅力,激發鍛煉興趣,提高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本文結合初中體育教學現狀,探究如何使用多樣化的組織形式。
關鍵詞:初中體育;組織形式;多樣化
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體育也慢慢成為了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學生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初中階段為學生打好身體基礎。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是體育改進的要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體育組織形式的調整改變現有的體育教學現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課堂質量。初中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體育鍛煉平臺,展現了體育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 組織形式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受到刻板觀念的影響使用了錯誤的組織形式,認為體育課堂的組織主體是教師本身,而學生則是知識點的被動者,一味地帶著學生完成鍛煉任務,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教師要明確體育組織過程中的主體,發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興趣,鼓勵他們參與到體育活動組織中,結合每個學生的想法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組織的方式完成身體綜合素養的提升效果。
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組織形式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正確定位課堂師生關系,從學生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組織方式,更高效地提高身體素養。學生在自由和諧的課堂組織氛圍中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保證了教學活動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課堂環境,同時教師也要適當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增加對他們的鼓勵,讓他們建立活動組織的自信心,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例如在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興趣教學時,我會發揮學生在組織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開始我會帶著學生走進學生器材室,讓學生自由選擇運動方向,接著我會讓他們通過自主組織的方式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學生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組織積極性明顯提升,選擇籃球的學生會自己組織開展籃球比賽,達到體育鍛煉的目標;選擇跑步的學生會集合起來組織跑步活動,提高鍛煉的趣味性,很好地達到了我使用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形式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體育教學組織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忽視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要考慮到學生身體素養的高效提升。
二、 組織形式體現分層管理理念
學生之間差異普遍存在,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出現了明顯差距,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距,體現分層管理觀念,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養成適合自己的鍛煉習慣。組織形式的分層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分了解,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觀察的方式記錄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其作為分層管理的基礎。如體育教學按照男生、女生的方式進行分層,男生的身體素質相對女生更好一些,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升男生的體育鍛煉強度,提高教學效果。分層組織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要靈活運用分層管理模式,督促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完成身體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組織鍛煉學生爆發力的體育教學時,我會重視分層管理理念的體現。教學開始我考慮到男女生爆發力的差異,要求男生通過負重的方式和女生進行50米跑的比拼,在好勝心的驅使下男生會更積極地參與到爆發力提升,女生也不甘落后,教學氛圍明顯變得活躍,保證男女生在體育課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又如在提高學生彈跳力的體育教學時,我會將學生中肥胖的學生組織起來單獨進行鍛煉,幫助他們減肥的同時讓他們通過鍛煉跟上其他學生的腳步。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組織過程中要重視分層管理的使用,讓學生在不同梯度得到共同發展。
三、 組織形式體現時代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初中生的學習觀念也在發生改變,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時要重視形式時代性的體現,保證教學能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學生需求更高效的體育教學組織模式。如在現代社會中,“俱樂部”和“協會”這種形式的組織越來越多,體育教師可以將這些組織形式引入課堂中,讓學生通過“俱樂部”或者“協會”的創建更好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創建足球俱樂部和籃球俱樂部等等,在校方的幫助下通過這種新型組織形式為學生創建更高效的鍛煉平臺,展示初中體育教學組織形式跟上時代的重要意義。
四、 結語
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重視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分層管理觀念,跟上教育改革的節奏,為學生提供更高效的體育鍛煉途徑,在初中階段打好身體基礎,完善體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樊臨虎.關于現代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28(2):1533-1534.
[2]李新志.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運用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1992(02).
作者簡介:
曹斌,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