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的教學觀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人,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精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符合孔子學思習行相結合的觀點,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觀念相結合的正確理論方法,創設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在對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的基礎上,著重闡述培養問題意識的方法,對當前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教學方法
我國傳統教育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性較差,嚴重缺乏問題意識;從另一方面看,以升學和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較為麻木的學習知識,大量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入思考、提出問題。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以及國家政策上的偏差,導致當前問題意識嚴重缺乏,違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不得不對數學教育進行重新審視和反思。
一、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創設有效情境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有這樣一句話: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高度評價了提出問題、反思探索的思維模式在學習和思考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以提出問題為核心的,在對一個問題產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假設,并作出相關驗證,從而得出結論,這就是問題意識的一般培養過程。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只會被動接受知識,而難以對問題提出為什么,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初中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心理特征,結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因涉及相關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討論思考,將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靈活制定設計相關問題,通過一個問題,引發學生的疑問思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要注重設計有效情境,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數學問題的提問,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考慮,而來源于生活中的問題是同學們所熟悉的,因此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在學習平均數的概念時,可以結合生活中比賽時評委打分的過程進行分析,使得學生對平均數的概念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生動實際的日常情景相融合,學生在快樂民主的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索,提出問題、拓展思維。
二、 開放課堂,培養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對教師的印象是權威的,在教師面前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不能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些同學即使存在問題也不敢向老師提出疑問,因此,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點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一,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觀念,首先要改變教師自身的思想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教學思想,遵循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幽默感,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創造民主輕松的氛圍,敢于思考,敢于發言,善于質疑和提問;對于大膽提出問題、表達自己觀點的同學,無論該同學提問的問題是否嚴謹,教師必須積極表揚和鼓勵,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如果學生對該問題的提問是存在偏差的,那么教師也應該循循善誘,啟發該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第二,培養學生勇于提問的觀念,對于數學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解題思路和結果是固定的問題,另一種則是有多種解題思路,結論不固定的問題;針對第二種開放性問題教師要善于利用,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對問題進行解決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提供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想法。第三,教師要學會提問,在學生具備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對問題的發現能力,生活中或許有些學生敢于提問也勇于提問,但是這些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提問,又怎樣問問題,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問問題的方法,例如:這一個問題與之前學習到的問題有什么聯系和差別嗎?一道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分別是什么?教師要培養學生面對不同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提問的關鍵技巧。
三、 引入競爭機制,合理安排教學方法
在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討論之后,我們談一談教師自身應如何做。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問題意識,在對本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的設置相關懸念,采用多種導入方法,做到學生可以提問的問題,教師不問;學生可以解答的問題,教師不解答。當學生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不能直接告訴學生要怎么做而不能怎么做,應該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得學生重新提出假設,從而得出結論。其次,我們必須要注意問題意識是在學習知識交往活動中產生的,因此教師可以多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遵循教學模式中雙邊性原則,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一個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討論思考,要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采用對話、辯論的形式,使得每位同學都能夠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其他同學的見解看法,共同組成自己的認知成果,同時也可以充分暴露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對的地方,在聽取其他學生發表見解時可以對自己的問題加以修正,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四、 小結
總而言之,在以后的數學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有效情境,提出合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夢蘭.優化問題設計,激發問題意識——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07(05).
[2]王錦華.如何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關于學生初中數學“問題意識”養成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2).
[3]劉儒德.基于問題的學習在中小學的應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1).
作者簡介:戚巍巍,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縣華沖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