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必須重視直觀,而直觀就是跟事物直接接觸。”幼兒都非常喜歡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在葉圣陶先生看來,幼兒園生活也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幼兒在幼兒園里接受教育,實際上就是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因此,幼兒園應該為幼兒設置種種環境,讓他們能夠在這種環境中直接去學習生活、學習做人。如何把游戲還給幼兒,根據幼兒的意愿來產生新的主題?下面以角色游戲“小舞臺”為例,借鑒葉圣陶的教育思想來指導,讓小舞臺綻放“行知”魅力。
關鍵詞:小舞臺;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幼兒生活經驗的獲取必定會提高他們的角色游戲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社會中去實踐、去發現,抓住游戲中的一些教育契機,給幼兒適時的引導,推進主題不斷發展。
一、 及時參與游戲
孩子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通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創造性的反映孩子自己的生活。有時,教師的指導會打擾了孩子們的游戲。同時在角色游戲中,也會常常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影響游戲順利進行和效果。這時就需要老師以角色身份及時參與游戲,引導游戲繼續開展下去。
“喂喂喂”張順拿著話筒,輕輕地對著話筒喂了一下,然后笑著給了潘蘇爾。潘蘇爾看到張順剛才的舉動,也對著話筒喊了幾聲“喂”。兩個人又這樣玩了會兒話筒,在高朗朗的提醒下,她們才開始表演。音樂結束了,張順拿著話筒對高朗朗說:“高朗朗,換音樂!”潘蘇爾也湊上來:“快點,換音樂!”大家都對話筒產生了興趣,這個上來喊兩句,那個上來喊兩句。嘈雜的游戲環境,讓孩子們對唱歌、講故事失去了興趣,話筒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我以小觀眾的口吻說:“你們小舞臺怎么不表演了?”其他小觀眾也開始迫不及待地提意見了。于是我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表演的視頻,看看別人是怎么使用話筒的。大家商量后覺得小舞臺可以請一個小朋友當主持人,讓話筒充分發揮它的功能。
二、 引導角色分配
幼兒角色意識強烈,往往爭當同一角色。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處理同伴間的矛盾,自主解決問題。在確定小主持人時,“我當!”“我當!”郭雨軒和王子軒兩個人爭論了起來。“你們再討論一下,誰當主持人,然后我再把話筒給主持人吧!”我交代了一下,郭雨軒和王子軒又爭論了起來,兩個人誰也不讓。這時,邊上的小朋友說:“你們石頭剪子布吧,誰贏了就誰當。”因為主持人可以用小話筒,于是,小舞臺的小朋友們都爭著想當主持人。郭雨軒和王子軒采用爭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顯然行不通。那怎么解決呢,這時,同伴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他們利用生活中的經驗,解決了問題。
幼兒在討論角色安排的過程中,由于意見不統一,時常出現爭吵。但在爭吵過程中,幼兒學會了爭取、妥協、讓步與合作。這些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呢。
三、 靈活制定規則
在進行角色游戲時,老師往往在心里有一定預設,不同的角色應該怎樣扮演,不同的角色應該遵循怎樣的規則。比如,我們通常會告訴幼兒:“工作人員不得離開自己的崗位。”有一次角色游戲,孩子們正在愉快地玩,但小舞臺上好像發生了什么熱鬧的事情。姚科羽和王子軒在討論著,姚科羽說:“我要去理發店做個頭發的呀!”王子軒說:“不可以的,現在是工作時間,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的。”姚科羽不服輸,繼續說道:“我去理發店打扮得漂亮點,才可以讓更多的小觀眾來看表演的呀!”“我是負責人,我就是不同意!”姚科羽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她總有很多新的點子冒出來。就像上次扮演美味小吃屋的工作人員,她就會跑到娃娃家宣傳,請他們光臨美味小吃屋。這次扮演小演員,她又想去做頭發,讓更多的觀眾來看表演。“工作人員不得離開自己的崗位。”這些規則往往是根據真實生活中成人社會規則而定的,幼兒的角色游戲真的有必要像成人世界一樣,上班就不能隨便走動嗎?即使成人世界也休息的時候。所以,我們要靈活制定規則,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適時調整。
四、 調整游戲內容
小舞臺下面坐了很多小觀眾,正在看小舞臺表演呢。舞臺上,周子琪和馬宇軒跳起了《我不上你的當》。跳完了,電腦里又響起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兩個人又合作來了段舞蹈。我們要聽《葫蘆娃》,舞臺下的小觀眾喊了起來。于是,主持人叫放音樂的小朋友放《葫蘆娃》,音樂響起來了,主持人把小話筒給了小演員。可是小演員們站在舞臺上,兩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笑著,不會唱。小舞臺的電腦里,收錄的都是小朋友們熟悉的歌曲和音樂。其中的早操和韻律操音樂,孩子們最喜歡了。他們一直在這幾首音樂中換來換去,跳來跳去,小觀眾們有時也會看膩掉,于是叫他們唱歌。雖然是很熟悉的歌,但是大多數只會哼哼調子,不會唱歌詞。游戲結束后,和孩子們討論了:你會演唱哪些歌曲。對孩子會唱歌的歌曲進行整理,放到小電腦中,讓游戲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語言活動中學習的故事、詩歌,音樂活動中學習的歌曲、律動……都可以在小舞臺秀一秀,豐富形式。
五、 豐富游戲經驗
一天,小舞臺播放了《喜羊羊》,音樂一響,小舞臺的演員就表演開了。一些顧客聽到熟悉的音樂,紛紛到小舞臺來。不一會兒,小舞臺里坐了好幾個小觀眾了。小演員表演的興致也更高了,跳得更歡了。看了兩段的表演,陸續有人走了。有的回娃娃家,有的去超市,有的跑到理發店里理發了。顧客們一會兒到小舞臺,一會兒到其他地方,忙得不亦樂乎。在角色游戲中,顧客的自由性最大,所以顧客喜歡這兒跑跑,那兒跑跑,很少呆在固定的地方,流動性很大,走來走去,勢必會影響到小演員表演。于是,我引發幼兒討論:如何做好一名小觀眾。幼兒有過看電影的經驗,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怎樣做好一名小觀眾,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及時發現問題,可以以“問題”為契機,幫助幼兒遷移生活經驗,促使幼兒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游戲情節進行比較、遷移。從而不斷豐富幼兒的經驗,發展游戲情節,使得新主題不斷發展。
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一系列優秀的教育理念,為我們現在的幼兒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撐。我們應在實踐中更好地發揮作用,與時俱進,創造性地做好幼兒游戲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讓小舞臺綻放“行知”魅力。
作者簡介:方旭成,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世茂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