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潔+寇亞靜+馬曉玲??
摘要:蔡元培曾說過:“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可見德育在人一生中有多重要。在其文選中的“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更是說明了即便有才,無德也仍然無益于社會、無益于個人。這在信息技術學科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我們應將德育教育滲透在知識教學中,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出發,潛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信息技術;情感教育;滲透
我們常常認為信息技術老師只要上好專業課就行了,德育教育應是德育處、班主任的事,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再是書本,網絡給我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面對網絡上的各種紛繁復雜的資源,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網絡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通過日常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學科知識的講授和上機操作中。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 緊抓課堂常規,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在上課時經常會覺得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不穿鞋套進機房,上完課后,機房凳子不能及時歸位,鼠標、鍵盤任意擺放,學生還會偷偷帶一些零食,桌面上或機箱隱蔽處有雜物。這樣不良的環境對來上課的學生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于我們教師將如何去引導。
首先,要使學生明白,良好的習慣(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比如,在每一節課前,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帶書、帶鞋套、洗手,有序進入機房,并按指定的位置入座,課后,整理自己的桌面,擺放好凳子,出門帶好自己的物品并再次洗手。這些都是日常小事,但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注意小節、講究衛生、做事嚴格認真的習慣。
其次,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以身作則。每位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我們自己首先要在課堂示范教學上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網絡文件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引用網絡文章或作品時,養成標明出處和原作者的良好習慣。
二、 依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良好道德。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德育教育呢?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深挖細磨,根據課標要求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融合點,有目的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
1. 增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適當地講解一些計算機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識。例如:在《信息技術基礎》第二章文件的下載一節中,在講完下載工具后,還向學生普及了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現如今的信息共享方法很多,網絡文件的知識產權也受法律保護,在轉載或使用信息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有關版權法規,并且要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
2. 通過設置信息技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避免地會與人合作,而團結協作的環境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一定要營造協同合作的環境,在設定共同奮斗目標的情況下,通過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進行小組實踐活動。組內成員分工明確、互幫互助,在完成任務產生成就感的同時,感受小伙伴之間的友情,激發學生的合作熱情,促使學生愿意與他人交往。這對建立學生的社會意識很有幫助,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礎。
比如,在講授word制作電子小報時,我們開展了主題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成果展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搜集本次活動的一些感人事例、照片,并制作成電子小報進行宣傳展示,在此次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能愉快合作,相互促進,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快樂學習。
3. 以課堂作品為載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美國有一句名言“夸獎如陽光”。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賞識教育為主,通過多種活動來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如:“這次作品你做得最好”、“某某進步最大”等。學生在活動中都想得第一,成為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因此就更要求老師以鼓勵為主,開展各種評比活動,來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
4. 通過信息技術成果展示,激發學生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個學科的理解既清晰又模糊,知道生活中都用得到,但卻又都只是個人層面的認知。在課堂上,教師除了知識內容的教學,還要深挖理想教育。例如在《因特網信息查找》一課中,可以通過美籍華人楊致遠的實例激勵大家;《網絡數據庫的信息檢索》中網絡商城的介紹中可以加入馬云及阿里巴巴的勵志故事;在文本信息加工的章節中,介紹中國人自己開發的WPS,是一個優秀的文字處理軟件。通過這些實例,在學生現有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樹立榜樣,加入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三、 結合網際課程,促進學生良好網絡道德習慣的養成
對于中學生來說,上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項學習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既要利用因特網進行學習,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計算機教師面臨的艱巨任務。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進行網絡道德的教育,如“中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而曠課逃學”、“女中學生因約見網友離家多天,身心受到傷害”等案例,教育學生不要沉溺虛擬時空,不要隨意約見網友;宣傳《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做遵紀守法的好網民。
在大千網絡世界里,沒有面對面交流,容易造成一種缺乏道德約束的錯覺,而這就需要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出發,潛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德育報.www.deyubao.com.
[2]人民教育網.www.pep.com.cn.
[3]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號.
[4]中小學電腦報.http:∥www.pmit.com.cn/web/jiaoyanban.aspx.
[5]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第15頁.
作者簡介:
魏玉潔,寇亞靜,馬曉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回民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