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建設是在學校辦學理念下的實踐,其制度、文化、評價內容能夠有機融合,是和諧班級的重要元素,是班級個體成長的前提。如何實現班級共同目標、內涵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集體的主旨。
關鍵詞:制度建設;和諧班級;班級建設
學校即社會,班級是學校的縮影,映射出學校的文化和成績的優劣,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的實踐。如何在班級建設中融合學校理念推進制度建設是構建和諧班級的前提。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下,很多優秀老師都明白教育在于培養人性,所以都從制度和文化方面著手,努力打造和諧班集體,從而培養學生自由和創造的學習品質。基于30年來的實踐,我試圖在班級制度建設提出一些看法與大家共酌。
一、 班級制度建設的制度前提
“任何制度的執行,都不是頂層設計的結果,而在于社會選擇。”制度是針對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的集體行為規范,它的尊嚴在于執行、在于遵守、在于配套的考核獎懲機制。制度分剛性和柔性兩種,剛性制度包括法律法規、政策條例、實施方案等,它最大的特點在于普適性、強制性;柔性制度包括社會規范、道德禮儀、文化習俗等,它貫徹執行、監督約束的主體,不針對某一特定群體,全社會成員都可參與其中,共享監督、約束、引導、申訴的權利。沒有制度,就沒有行為規范,也沒有做事準則,更沒有標準導向,還沒有安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狀態。國家是放大的個人,個人是縮小的國家。班級同樣如此,離不開制度的導向、規范、監督和約束。因此,推進班級制度建設,不僅關系到班級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更密切影響著優秀班集體的構建、良好班風學風的營造,以及和諧班級文化的創建。
二、 推進班級文化建設,是有效構建和諧班級的“風向標”
什么文化?梁曉聲說: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由此看文化建設是內涵的,是軟實力,班級文化是班級的精神理念、價值導向。縱觀世界優秀的老字號企業,無不以文化為核心,世界百強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6年,一個企業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產品、資金和技術,而是企業人的品格。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歷經三百多年的歲月滄桑卻依然輝煌如初,靠的就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以及“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班級文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亞于一個企業,一所公司。全國特級教師、現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正是發揮了“班級建設,文化先行”的理念,才充分彰顯了班集體“優秀”的本質。班級文化制度建設,要在共同目標、主題口號、文明公約、行為準則、道德禮儀、優秀習慣、團結和諧等方面同時推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 推進班級人事制度建設,是有效構建和諧班級的“頂梁柱”
教育引導重在思想的引導,班級支柱重在人事的支柱。班級人事主要包括班委、課代表、小組長三個方面。一個高效運行、良性循環的班級系統,固然離不開班主任的牽頭和引導,更離不開班委成員的貫徹和推動。在我國很多地區的一些學校,由于班委成員的不健全、班干部的“軟弱癱瘓”,導致了“課上紀律渙散,課后一片混亂”的不良局面。因此,發揮班級人事在作息、考勤、紀律、衛生、獎懲和任務完成等方面的監督管理作用,不僅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更有針對性培養了學生組織協調、解決問題、平衡關系的能力,還打造了一個高效良性的班級循環系統,共同促進“退居二線,無為而治”狀態的達成。
四、 推進班級考評制度建設,是有效構建和諧班級的“基準線”
考核評價制度貫穿所有制度執行的始終,它伴隨制度訂立而產生,又隨著制度效果達成而不斷延伸。考評制度是對原始制度實施效果的衡量評價,同時也是修正完善原始制度最有效的補充機制。考評制度基本的兩個面,即“獎”和“懲”,拓展來說還存在一種“具體評價”的完善制度。“獎”是對原始制度執行過程和結果的肯定,“懲”則相反,盡管它們以對立方式共存,但一樣有著“嚴格參照”的特征屬性。如果說“獎”、“懲”制度,對人、對事都有例外,那就徹底失去了“考評”的價值和意義了。所以,科學制定、嚴格執行成文的考核制度,不僅有利于原始制度的傳承推廣,更有利于維護班級制度的尊嚴。同時,班級的考評制度可以形成相互促進的學習、自我約束、自主意識的氛圍。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班級制度不僅關乎學生個人的成長,關乎個體品格的形成,也關乎班集體的創立,更關乎和諧校園的建設。只有充分釋放班級的力量,全面發揮制度的優勢,在文化、制度、考評等方面合力齊抓,共同加快推進班級制度,構建和諧班級,打造優秀班集體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楊冰,湖北省荊門市,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白石坡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