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顏顏??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提到,家庭與幼兒園都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合作伙伴。作為幼兒的啟蒙導師之一,幼兒園應當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在獲得家長理解支持下,積極參與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長強化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兩者互利互助,共同實現家園教育,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本文將著手于家園共育的問題,并就更好地推進家園共育的模式與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問題;策略
隨著當代教學水平的提高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來源,對幼兒有極為重要的啟蒙影響。作為貫徹家園共育的理念,家庭與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必須保持同向,這不僅能保證幼兒在各方面的共同發展,也能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內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 家園共育的意義
家園共育,就是家長和幼兒園兩者一起共同對孩子進行的教育。作為養育孩子的家庭,和教育孩子的教育機構,家園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在各方面的健康成長。隨著學前教育在國家與社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園共育在幼兒園和家長中形成的教育意識與理念也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現階段家園共育在世界各國都受到鼓勵與提倡,我國在政策法規上也積極響應,共同貫徹家園合作的教育理念。
二、 家園共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 重視度不高
我國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發展依然處于不完善的狀態,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在政策和教育模式上有明顯差別。因此,即便現階段國家與社會對學前教育引起重視,然而學前教育家園共育的問題依然無法引起社會的關注。
(二) 家長與教師存在分歧
在不少幼兒機構中,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起到主導作用,不少教師認為在幼兒教育中應當以自身為主導,要求家長盡量配合園里組織的活動,而極少教師匯總家長的建議,因此在家園共育中,家長在幼兒教育中依然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而針對一些具有高學歷的家長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套獨立的育兒理念,所以會和幼兒園的教師在幼兒教育中存在一些分歧,假若雙方無法進行及時溝通,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和家園共育的成效。而針對一些低學歷的家長而言,由于自身學歷不高,對幼兒教師的育兒計劃一味聽從,難以對教師的教育理念產生自己的想法,無法對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因此在家園共育中便幾乎完全秉承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的方式缺乏創新。
(三) 落實不到位
目前我國幼兒園在家園共育的活動上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①定期舉辦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園內組織的活動,使家長和幼兒園的關系更近一些。②結合互聯網或園報的方式讓雙方互動,讓家長能進一步了解幼兒園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時也能為家長提供育兒知識。③定期在園內舉辦家長見面會,由幼教主動向家長報告孩子在園內的表現,爭取家長的配合,讓教育的教育工作也能在課下得以展開。因此,不管對于孩子、幼教還是家長,都存在一方參與一方閑置的狀態,無法得以積極互動,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缺乏落實到位。
三、 家園共育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 提高共建意識
針對現階段幼兒園對家園共育計劃重視程度不足的現象,首先應當從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抓起,提高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與教育水平,讓幼兒教師能充分重視對家園共育計劃的落實,讓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得以倡導并推廣,對教育的每一細節都能落實到位。其次,幼兒園應當做好同家長宣傳家園共育的思想工作,讓每位家長都能關注家園共育對孩子的影響與重要性,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推動家園共育計劃的發展,讓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全方位地成長。
(二) 開展換位思考
盡管有的家長和教師在學前教育的模式上存在分歧,但論其本質目的都不盡相同,也就是通過教育的努力,讓孩子向更好的方面學習,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多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以家長的視角看待問題,主動積極地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也能在家園共育中由被動化為主動,共同尋找家園共育的最好方式,促進家園共育的完善。而家長也應當盡量配合教師組織的活動,通過活動與教育溝通,提供建設性的建議,拉近家長與幼兒園的距離,共同為培養幼兒健康成長的工作出謀劃策,促進家園共育的發展。
(三) 豐富共育模式
作為培養幼兒學習知識、塑造性格的育兒機構,可以通過其舉辦的活動方式進一步促進孩子的成長,完善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除了通過召開家長會,定期舉辦親子活動,應用網絡平臺與家長互動溝通的方式,還能在園內定期開放家長觀園日,家長入園一日體驗教師一職的活動,舉辦調查問卷或定期家訪,深入幼兒生活等體驗活動。不管是以何種方式促進家園共育的發展,其關鍵之處都在于該活動必須得以落實到位,教師與家長都應當以進一步提高孩子在素質教育方面的成長為主要目的進行相互的交流與合作,家長盡可能地配合園內活動,而教師也應當盡可能地多為家園共育的計劃不斷創新與完善。
四、 結束語
綜合以上對家園共育理念的探究,我們應當提高對家園共育的重視程度。不管是幼兒園抑或家庭,都應當肩負孩子學前教育的重任,做好幼兒們的啟蒙老師。作為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更應當積累并汲取不同的教育經驗,在此基礎上靈活創新,為提高孩子在各方面的素質,更健康快樂地成長與家長們各自奉獻一份力量,共同完善家園共育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曉菊.協同與開放的家園共育新嘗試:家園協同下的幼兒園家長工作坊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12):42-45.
[2]蔡昱曉.心心交融家園共育——談幼兒園家長問卷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教師,2017,(10):108-110.
[3]王愛品.家園共育促進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 ——以濟源市第一幼兒園中三班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22):68-70.
[4]陸靜雯.春響家園共育和諧曲——幼兒園家長開放圈活動的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考: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存在的四大問題[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1):45-46.
[5]王莉,何明蓉,張大秋.實現家園有效對話的平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之窗對話欄目”[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11):51-53.
[6]馬瀾.幼兒園與祖輩家長在家園共育中的問題及對策[J].南都學壇:南陽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5,(4):123-124.
作者簡介:
劉顏顏,山東省濟南市,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社區管理中心機關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