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敏+李鳳玉
摘 要: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是提升學校影響力,培養雙師素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校、行、企之間的深度融合,培養學以致用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利保障。本文就分析檢測類專業學生參與社會服務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 社會服務 分析檢測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b)-0201-02
1904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校長查爾斯·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指出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并列為高等院校的三大職能。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也明確指出: 高等教育要進一步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職院校作為另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同樣擔負著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社會服務職能。因此,開展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社會服務既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要求,也是擴大學校影響力、提升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然而,在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運行中,高職院校如何做到積極、有力和持續的開展社會服務,卻是值得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課題。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和技能教學型等四大類,各類型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定位也絕然不同,所具有的現實或潛在的職能、層次也不一樣。高職院校屬技能教學型高校,其社會服務是與高職教育的方向密不可分的,特別是面向區域和行業提供技術應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訓和培養方面,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接下來就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分析檢測類專業參與社會服務的實踐過程為例,探討高職院校如何更好地面向區域,服務區域經濟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面向區域和行業培養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1 搭建平臺、政策支持、領導重視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長期以來,學院領導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為了打造一支實踐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社會服務隊伍,結合涉農行業分析檢測類崗位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企業對檢測服務的需求,建設了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創新創業于一體的分析檢測科技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學院現代化的分析檢測設備和自身的人才及技術優勢,面向區域開展了富有特色的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分析檢測方向的社會服務。
為了讓學院的專業教師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專心進行社會服務工作,學院領導在政策、設備和經費等方面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并把社會服務的成果作為職稱評聘、工資晉級和先優評比等獎勵的依據。同時,鼓勵專業教師走出去,下行業,下企業,下崗位,以課題研究或項目開發等方式,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經濟建設,不斷進行專業的自我更新,力爭通過社會服務工作,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水平,更好地作用于教學。使社會服務工作真正做到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
2 找準切點、建立基地、發揮特色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自身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利用所處的地緣優勢,準確定位。圍繞寧安市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以農產品分析檢測技術為切入點,于2010年初與寧安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測中心、黑龍江省果蔬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黑龍江省煙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三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共建協議書。依托學院先進的檢驗設備和分析檢測專業的人才優勢,把崗位實習與技能考證緊密結合,建立了分析檢測專業的實訓基地。
由于我院地處寧安市,與寧安檢測三中心相距不到9公里,地緣優勢極大地促進校行之間的合作共建,同時,寧安市毗鄰俄羅斯,地方政府為打造對俄貿易特色品牌,建設了源豐對俄果蔬國際物流園區,使寧安當地圓蔥、胡蘿卜、彩椒、番茄等各種新鮮果蔬,被裝上俄羅斯的大貨車,“跨出”國門。而為了更好地提升出口果蔬的產品質量,由寧安市政府牽頭,啟動了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信息平臺、完善生產記錄、內部質量控制、產品標識和追溯制度、實現地產農產品可追溯等。為保障寧安市地產農產品的內在質量,我院與合作單位黑龍江省果蔬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專家一道,定期到蔬菜生產基地和農戶進行取樣檢測,隨時監控和反饋寧安市地產經濟作物的產品品質,充分發揮我院分析檢測專業的人才優勢和分析檢驗專業的特色,強有力地支持地方政府的經濟建設,為深化校行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共贏機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 承擔項目、深度融合、提升水平
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支持地方農業生產,掌握行業企業發展動態、技術更新及應用,培養青年教師的雙師素質,深化課程改革和資源建設,尋找課程同崗位的結合點。每年春耕備耕時節,學院涉農類的專業教師們都會同寧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同志們一道參加護農、惠農、扶農、愛農的“春雷行動”。在每次的“春雷行動”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學院分析檢測專業的教師都會親自帶隊同檢測中心的專家一道承擔化肥的檢測項目,加班加點免費為農民化驗化肥。學院采取了“教師承擔項目,項目對接課程,學生全程參與,檢測實習同步”這樣一條龍的方式,以承擔項目的專業教師為龍頭,分專業分方向組建社會服務行動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批分次地指導專業實習的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和實習工作。這些項目的承擔,促進了校行之間的深度融合,為學院檢驗專業的學生開辟了一個實踐育人的新基地,更為青年教師提供了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如白酒中總酸、總脂的測定;真假葡萄酒的鑒別;真假芝麻油的鑒別;真假黑米的鑒別;化肥中氮磷鉀的測定等,這些案例,都陸續走入了課堂,全面優化了課程內容,對培養學以致用的實用人才,積累了寶貴的教學案例,大大提升了涉農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體現了學院的辦學實力和人才水平,突顯了學院的社會服務水平,擴大了學校在區域內的影響力。
4 學生參與、實操演練、突顯成效
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就是為社會培養并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它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起點和根本。為了全面提升分析檢測人才的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與行業企業建立了合作共建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同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并針對就業工作崗位、崗位工作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務進行了全面的實操演練,學生通過參與承擔項目的專業教師的社會服務小組,熟悉了食品行業法規、食品標準、食品檢驗方法和實際的檢驗操作工作。全面熟悉了分光光度計、酸度計、旋轉蒸發器、全自動定氮儀、脂肪測定儀、氣相色譜儀、氮吹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等重要儀器的使用和檢驗的全過程。對食品和農產品的檢驗經歷了認路、識路、熟路到通路的學習實踐過程,并有機融合了《食品應用化學》《食品檢驗與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通用檢測技術》等課程。使每個的學生都有機會進行真實的檢測工作,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掌握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具備食品分析與檢測、食品檢驗設備的維護、食品檢驗室安全管理等崗位所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并使之達到國家職業技能需要的相應等級,扎實地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大大提升了涉農專業分析檢測人才的培養質量,突顯“分析檢測類專業的”辦學特色。
5 結語
高職院校想要連續、常態化地做好社會服務,保障社會服務工作的有效運轉,必須要轉變辦學理念,從頂層設計上高度重視,并充分調動專業教師和高職學生的積極性,打造一支在區域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社會服務團隊,才能真正的積極踐行社會服務職能。
參考文獻
[1] 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
[2] 肖兆武,劉襄河,洪愛軍.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6):78-81.
[3] 賀修炎,歐陽培城.有高職院校特色的社會服務模式探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社會服務功能的實現[J].遼寧高職學報,2007,9(8):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