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沿,肩負著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的重要任務。本文從貫徹全國全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做法、存在問題、改進措施三個方面提出任務和具體做法,為新時期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會議精神 建設策略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高校應在強化學習、深化認識、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健全體系,精準發力,以高度自覺的態度、扎實深入的措施,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深入推進全國全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地生根。
一、高度重視,深入貫徹全國全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一)層級聯動,整體推進會議精神的學習領會。
高校應召開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全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布置會和黨委中心組學習研討會,學習、研討全國全區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召開師生座談會,就如何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形成綜合協同效應進行交流探討。由校領導班子帶頭學習,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全校師生采用多種形式學習。
(二)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確保常態長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針對重點難點,研究制定文件和配套措施。印發系列輔導讀物。
二是辦好形勢政策報告會。創新形勢政策報告會教育模式,從長效機制建設、主題實踐、推介手段、規劃選題四個環節著手,切實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
三是加強“大講堂”建設。創新實踐載體,推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程——給大學生講中國的故事”等項目。由學校理論專家按照大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宣講。
四是召開座談會,加大調研力度,了解師生思想政治狀況,切實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推進。定期進行師生思想政治調研,及時了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深入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座談,了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方法及內容;與學聯學生會干部座談,傾聽學生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三)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打造獨樹一幟的教學品牌。
積極落實創新計劃,開發數字化課程。花力氣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網站”建設,結合本地區及本校特色,優化欄目設置,將學校的精神、文化、歷史融入數字化教育內容中,使之成為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共建共享共管的平臺。
(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優化學校教師隊伍。
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納入學校規劃中,制定出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規劃》。推出師德師風的系列品牌活動,設立師德師風建設意見箱。收集、整理、歸檔每位教職工師德師風、工作業績、獎懲情況等方面的材料,建立教師師德檔案。
(五)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推動網絡思政工作。
一是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主動適應“互聯網+”的新特點,培育網絡名欄、名站,牢牢掌握網絡文化育人主動權、網上輿論引導話語權和網絡管理主導權。對所屬各類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報告會、論壇、講壇進行規范和管理。重視網上輿論引導,抓好正面宣傳。
二是豐富網絡文化資源,推動學校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加強高品位文化信息的傳播,形成具有學校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全方位傳播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
三是加強學校網絡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工作制度,形成動態跟蹤監測預警機制。及時掌握和記錄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定時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狀況進行動態跟蹤監測。
(六)健全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防控機制。
切實提高預警和應對處置能力,加強分析研判,提高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充分依托各方面人員的信息渠道,構建“寢室長—班委—輔導員—學院—學校”金字塔形的多層次、多渠道預警信息網絡。
(七)強化陣地管理,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一是統籌協調推動制度建設,全面夯實思想政治工作基礎。制訂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主體、責任內容、主要工作、工作機制和責任追究。
二是加強學術講座、報告的整體策劃與管理。嚴格落實“一會一報”、“一事一報”備案審核制度。整合校內各部門、各學院主辦的各類講座,建設覆蓋各校區、各學科、面向全體師生員工的大學講座體系。
三是加強教材管理,建立課程標準審核和教案評價制度,狠抓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完善課堂教學管理辦法、課程設置管理制度、課程標準審核和教學評價制度;嚴格落實校領導聽課制度、教學督導聽課制度,進一步嚴明課堂教學紀律,強化教學紀律約束機制。
(八)加強和改善黨對高校的領導,把好方向,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擔當。
一是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一步強化黨委在學校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書記和校長在重大問題上及時溝通、密切配合,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學校黨委充分發揮謀劃學校科學發展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
二是強化校黨委、黨總支、基層黨支部的三級聯動,健全從嚴治黨體系;著力推動學院黨總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重點加強教師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建設,真正讓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載體和形式,打造基層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和品牌,讓黨組織生活“活”起來。堅持推行學院黨總支書記抓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述職評議考核制度。貫徹《黨委(黨組)意識形態責任制實施辦法》,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推動各項工作落實。endprint
三是切實履行組織部門職責,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處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述職報告、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接受廣大教職工的監督和評議。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還須提高。受社會的某些負面影響,部分教師放松對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對事業缺乏熱情,對言行缺乏管束。
二是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建設力度不夠,缺少網絡輿情監測機制;計算機病毒、網絡陷阱等對學校網絡的攻擊防不勝防,技術的發展和現實相對滯后的矛盾是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等針對性不強,還不夠貼近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實效性不強;學生人文底蘊急需提高,人文社科類課程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高校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還沒完全形成。
三、改進措施
一是啟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以打造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為關鍵,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提升科研層次和能力為著力點,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二是抓好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力軍。強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三是以與時俱進、發展創新的思維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用人格魅力和威嚴管理學生,又要多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耐心、細致地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把“大道理”融入“小事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感召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四是加強宣傳思想陣地管理,把握輿論陣地的制高點和領導權。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網絡技術過硬的網絡管理隊伍和網絡文化建設隊伍。建立網絡文化建設專業隊伍,成立以專家學者為主、學生骨干為輔的網絡評論員隊伍和以學校黨政干部、團學干部、輔導員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五是加強督促考核,嚴格意識形態追責問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以上率下、上下聯動,學校黨委在抓好主體責任落實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把責任壓力傳導下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防止出現“邊際效應遞減”、“沙灘流水不到頭”等現象。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強化問責剛性和“硬約束”。對導致意識形態工作出現不良后果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參考文獻:
[1]湯普森.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23-24.
[2]杜國輝.文化與意識形態的理論透視[J].黨政論壇,2006(1):134-135.
本文受內蒙古醫科大學思想政治專項課題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KD2017SXZZ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