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摘 要: 文化品格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生英語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要學習英語教學新理念,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職責,優化英語教學方法,發揮英語語言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提升文化素養。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核心素養 文化品格 培養方法
在新課改的大力推進下,教育部特別重視立德樹人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支點,以此建構教育方法,落實教材中的學習內容。《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每一門學科都要以培養學生素養為目標定位,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素養進行。英語學科作為我國當代學校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核心素養視角下英語學科必須以健全學生的品德為基點傳授英語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之時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筆者結合中學英語教學實踐談幾點核心素養之文化品格的培養。
一、核心素養之文化品格與英語教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的品德與知識的共同體,品德是做人的基本,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必備素質,知識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學到的理論與技能。在這個知識與經濟共同繁榮的社會,知識與品德都很重要,但人的品德更為重要。品德決定著一個人能走多遠,知識決定著一個人能干什么。在核心素養下,文化品格的培養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途徑。在全球化背景下,學生的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優秀文化的認同與獲取,是豐富其人生價值內涵與人文修養的重要內容。學生有了高尚的情操,才能做出有益于人類進步與國家繁榮的行為。
由此可見,全球背景下的公民素養是全球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中最先進的文化,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是文化品格培養的目標之一,學生學習后要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因此,在素質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文化品格之核心素養,優化課堂教學,挖掘文化資源,讓學生學習、鑒賞、評價。教師要利用激勵性、期待性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在英語學習中爭取更大的進步,充實學生的文化內涵,健全學生的文化品格。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我國這幾年實行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出臺了許多課改文件。因此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為宗旨,優化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堅持以社會文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南,積極學習有關教學新理念與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利用上級與學校組織的培訓,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跟上時代,學習教育新理念,如翻轉課堂與微課,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此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運用靈活有效的評價策略,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努力增強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才能真正提高農村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
為提高學生的文化品格,教師要開展各種各樣的英語活動課,比如答題比賽、講英語故事比賽等,舉行這些活動時,可設置一些小獎品,獎勵積極的參與者、活動優勝者,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活動既可以吸引愛好英語的學生積極參加,又可以調動學困生的英語興趣,發揮學困生其他方面的特長。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精短的有文化內蘊的故事,并且在一些關鍵性的地方提示學生思考,有意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提高人格素養。
三、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在文化品格培養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教學資源、設計他們可能完成的任務、考慮他們的心理和年齡特征、創造恰當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進行比較,吸收文化精華,為我所用。對不同文化的學習要堅持多角度看問題,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我校在高一級學生中用學習檔案袋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一位學生對自己的期末考試進行分析總結時,在檔案袋中寫道:“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振興中華,實現偉大中華夢,在英語的支撐下,在英語國家推進中華文化的發展!”這說明了這個學生以學英語為跳板,振興中華。這是他學英語的目的,也是中華許多健兒的共同心愿。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結合學后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搞好文化品格的培養。
由于學生的學習有差異,智力有優劣,學習動機有不同,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實行不同的教學,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無論是英語閱讀教學,還是英語詞匯教學、語法教學,都要對學生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成長。
四、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西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人以龍為圖騰,以龍為貴物,而英國人以龍為禍物,談龍色變,是很正常的。西方人選美能肥胖,高大為美,中國人選美能精致,玲瓏為美。英語作為世界語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與優點,這是世人公認的,英語作為我國學生必修的語言,有著重要意義。國家從幼兒園就開設英語,就是讓國人學習英語先進文化,以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外國有許多先進科學技術與經驗都是用英語書寫的,我們只有學好英語之后,才能翻譯,才能學到外國先進文化、先進科學技術。
備課時既要注重備內容,更要注重備方法。講相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方法,效果有很大差異。老師要挖掘課文內容,善于找出生動活潑又有效的方式,提高目的達成度。
課堂組織得好,會使你的課堂活躍而不亂、生動而有效。學生準備活動時,老師要在教室里走動聆聽,隨時指導幫助他們。在匯報過程中,對于同標準答案或自己看法不同的答案不要立刻給予否定,盡可能多地開展學生合作評價。對有些操作效果不理想的活動要給予及時調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endprint
要組織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成績,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教育部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中學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需要以教學為平臺,以學生為主體,把英語學習納入“大語言學習的范疇”,引導學生既重視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又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逐步培養全民的文化品格,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社會主義文化經濟繁榮的當代,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血脈,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是時代與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文化品格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是中華兒女成長與成才的生命乳汁。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英語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教學新理念,提升自己的英語授課水平,創新傳統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轉變觀念,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優化英語教學方法,發揮英語語言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為偉大中華夢的實現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國家的前途命運決定著個人的人生價值,個人的努力奮斗要為國家的前途服務,這樣才能有益于國家與個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源遠流長,能對世界上的任何一門語言進行惟妙惟肖的翻譯。更應該為中華之偉大復興好好學習,學習英語文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而天天向上。
英語核心素質的養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學生不斷努力與各方面支持,因此,中學英語老師要在平時工作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讓學生體會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通過文化挖掘、大腦挖掘等形式,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任麗燕.淺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文化品格素養[J].海外英語:上,2017(3).
[2]朱潔.談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文化品格素養[J].中外交流,2017(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