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門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科學。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生物概念和生物基礎理論后,應該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和運用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知識獲取;學習方式;實踐能力;科技意識;創造思維
高中生物是一門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科學。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科學的生物理論來解釋身邊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因此,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在掌握基本生物概念和生物基礎理論后,培養自己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和運用生物知識,提高我們自身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下面筆者就簡單地和大家談談自己是如何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吧!
一、 聯系生活實際,增進學習興趣
所謂生物,就是有生命特征的物體。那么大到整個世界,小到周邊環境,生物無所不有,無處不在;形形色色,包羅成象。我們以前的老師就是通過挖掘生活各種趣味的事例來展示生物學的豐富內涵。比如每次新學期開學前,老師都會要求我們把假期旅游的景觀照片收集起來并一一注明生物的特征,展示在課堂上;如果有同學假期沒有出門,就叫他們去菜市場觀察各種食物并拍成相片拿到課堂上來;有時候他也會和我們一起通過互聯網搜集生物的圖像做成PPT在課堂上播放。他通過一些這樣的游戲,把我們的生活和課本很好地連接到了一起。因為有自己的經歷分享,有自己的勞動制作,所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腦力被激發出來,課堂和課后的參與熱情高漲,學習的動力自然特別足,學習成績自然跟著上升。
二、 聯系生活實際,吃透課本知識
當然,學好生物光靠興趣是不夠的,因為它兼有文科科目和理科科目的特點,首先是這個科目的名詞、概念較多,知識也比較零碎,而且各知識點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性、規律性和系統性。要學好生物這一門課程,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理解并記憶的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就會聯想到以下兩個生活經驗:例一,當我們的左腳被尖物刺痛時,會立刻把左腳縮回來,不會縮右腳,更不會縮左右手了,同時能清醒地指出被刺痛的位置所在;例二,當某一位患者注射甲狀腺激素后,細胞的新陳代謝將會加強加快,這里的細胞并不特指為某一個細胞,也不是立即發揮效應。我們通過以上兩個生活經驗,便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輕易地解決“神經調節反應迅速、準確,而體液調節反應緩慢,作用范圍廣泛”這一知識難點。
三、 聯系生活實際,培養知識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近年來,生物高考試題以現實問題立意,以此考查我們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所以老師往往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思考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培養我們對生物基本知識的掌握能力,提高生物學科的分析和應用能力。例如,提示學生觀察在移種農作物、果樹、蔬菜或花卉的時候,移種者往往用兩種方式方法來提高這些植物的成活率:一種方法是剪掉部分較大的葉片,這樣做的原因是使剛被移植不久的植物的根系沒辦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些較大的葉片的蒸騰作用明顯,如果不去掉,則很容易使整株植物喪失掉大部分水分,同時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分,這將導致植物細胞缺水,從而使得植物的成活率低。另一種方法是在移植的過程中盡量多帶點土,避免在移植過程中損壞幼嫩的根以及根毛,保證植物的吸收水分的能力正常,提高移植植株的成活率。此外,他們還會通過合理的密植以擴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積,如果種植的植物太過稀散,那么將影響植物的光能吸收,浪費能源;如果植物種植得太過密集,植物行間太密,相互間無法舒展開,彼此遮擋住了,就會無法充分吸收陽光,不利于植物的健康成長。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應學會用科學的生物理論來反思和學習身邊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如,為什么人會有各種疾病?病癥的特征和病因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么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么人類要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等,對于類似的各種問題,我們都可以運用我們正確的生物理論知識去合理反思和解釋,從而也使我們自己能夠自覺成長成才。
綜上,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挖掘我們潛在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學到印象至深的知識,還能在此過程中培養起自己對知識的分析和應用能力。所以,概括我對生物學的愛,就是三個字——“接地氣”。
參考文獻:
[1]徐蕾,劉海軍,呂俊,等.合理進行教學設計讓生物化學理論課程更接地氣——以物質代謝篇為例[J].生命的化學,2017,(3):439-444.
[2]龔彩霞.生物教學生活化——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79-80.
[3]黎國輝.中學生物學的生活化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2):55.
作者簡介:
游林楠,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1510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