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燕
摘 要:小學低段繪本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繪本教學成為小學低段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但是通過對部分小學的繪本教學的研究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兒童立場”缺失的現象較為嚴重。繪本教學缺乏以兒童的角度去實施教學,導致繪本教學在小學低段教學的效果欠佳。
關鍵詞:繪本閱讀;兒童本位;教學實踐
引言
小學低段繪本教學中應明確兒童是教學的目標,教學方式應以適合兒童的方式進行,讓教學內容能夠貼近兒童的認知、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樣繪本教學才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而當前小學低段繪本教學中教師多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去解讀繪本,導致兒童對繪本閱讀的理解不足,影響繪本教學結果。因此確立和回歸“兒童本位”的教學理念值得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繪本閱讀教學中忽視“兒童本位”反思
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繪本教學深受學生以及教師的歡迎,通過繪本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教師順利的開展教學內容。雖然繪本教學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不采取正確的繪本教學方式,繪本教學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較多的教師在繪本教學中常常為學生設置較高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將繪本閱讀作為獲取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的方式,難以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教師在繪本教學中的干預導致繪本教學主體錯位,教師成為繪本教學活動的主體,而不是學生,這種錯位的形成導致繪本教學難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嗎,教師應思考繪本教學的初衷,使繪本教學回歸兒童本位。
二、回歸兒童本位的繪本教學實踐
(一)回歸兒童的情感世界
小學低段孩子比較活潑,樂于模仿和表演,教育工作者在繪本教學中應抓住低段孩子的這一特點,在繪本教學中為孩子創造更多模仿和表演的空間,通過模仿繪本中的故事場景以及繪本中的人物形象,使孩子能夠在模仿和表演中抒發情感,感悟到繪本故事的魅力,進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指導閱讀《我爸爸》這本繪本時,有一幅圖片描寫的是爸爸在與大力士進行摔跤的場面,在閱讀這幅圖時,教師可通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將圖畫中的場景進行還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能夠激發想象力,通過此本繪本的閱讀能夠使學生對爸爸的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1]。
(二)回歸兒童的思維方式
小學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閱讀繪本《小老鼠與大鯨魚》這本繪本時,學生會對此產生較多的疑問:“小老鼠與大鯨魚會成為好朋友嗎?”,“大鯨魚會救小老鼠嗎”這種思維方式是低段學生有特有的思維方式,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此類繪本時,應關注兒童純真的生活與心靈,了解兒童的思維特點,給予兒童符合其預期的答案:“小老鼠與大鯨魚當然會成為好朋友啦”,“大鯨魚與救起小老鼠的。”教師以兒童的思維方式與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更好的發揮教育的功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了解到友情的可貴,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教育,才能夠達到繪本教學的最佳作用[2]。若教育在教學中一味的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去引導兒童,將會導致繪本教學失去活力,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也會因此降低。
(三)回歸兒童的生活實踐
繪本中的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兒童學習知識的源泉,繪本中學到的知識需要生活經驗去感知。因此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應為兒童創建符合兒童認知的生活場景,兒童在此場景中能夠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如,在指導閱讀《小燕子》這本繪本時,其中一幅圖是小燕子的形象,教師在指導兒童閱讀此圖時,引導兒童發揮想象,小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兒童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到小燕子的尾巴與生活中的剪刀相似,通過找到生活中的共同點,能夠加深兒童對此繪本的理解,由于有了生活實踐,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也更為容易[3]。因此教師在指導兒童閱讀繪本時,回歸兒童的生活實踐尤為重要,能夠加深兒童對繪本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低段繪本教學實踐中回歸兒童的本位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繪本教學中還是其他的教學活動中,都應以兒童為主體,站在兒童的角度引導兒童閱讀或學習,這是提升教學效果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學途徑,也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應進行反思的教學方法。指導兒童進行閱讀和學習,首先應了解兒童的特點以及兒童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若教育工作者一味的站在教師的立場上去要求兒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反而會使兒童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進行。總之,提升教學效果的最佳方式為回歸兒童本位,以兒童的視角對其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高麗娜.小學低齡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方法與實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12):91-92.
[2]杭君.借繪本啟趣引思 助低段課堂教學——淺談數學拓展性內容在小學低年級的有效實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42.
[3]徐穎.淺談繪本在小學低段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6):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