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銀耀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教育理念在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進。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在新教材倡導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善于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采取多種措施,努力探討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千方百計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本文從教師教學理念、學生興趣培養、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對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課堂教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雙邊互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堅持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深入探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初中物理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和視頻功能巧妙化解教學難點
物理是一門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的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學生對事物認識過程的起點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因而對物理學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論很難理解和接受,進而形成一系列教學難點。這些難點會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懼心理,也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要想提高物理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巧妙化解這些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在物理教學中,有些難點的解決需要調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觀察或感受。短短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不允許教師將學生帶到生活中去親自體驗,若只通過語言調動學生頭腦中對這些曾經觀察或感受到的東西的記憶,那么由于學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將需要的生活情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制成動畫或視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在“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我在課件中制作了一個動畫和視頻。動畫的內容是觀察汽車的運動,動畫效果是汽車不動,背景緩慢移動。在播放時,學生最先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車在行駛,然后通過與固定點比對,才感受到實際是背景在動。視頻內容則是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兩列并排的火車哪輛開動了。播放了兩個鏡頭,一個鏡頭是以其中一列火車為背景,另一個鏡頭是以站臺為背景,使學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通過播放動畫和視頻,無需過多的語言描述,學生就深刻體會和理解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輕松自然地化解了這一教學難點。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精心設計教案,重視備課環節
要上好一堂課,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備好課是關鍵。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是要認真研讀教材,吃透課程標準,同時要充分了解學生;一是要既備教法,備學法,堅持教法服務于學法的原則,根據學生特點有的放矢地設計好教案。教案要層次分明,環節緊扣,突出知識重點,明晰中心環節;二是要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題目。思考題或討論題要有一定梯度和富有啟發性。要難易適中,有代表性,讓學生通過舉一反三的課堂訓練題目,達到消化知識、掌握要領的教學目的。
(二)教師善于提“問”,做好學生引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創新教學方法的關鍵。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問題”意識,善于提“問”。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質疑問難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望,調動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問題設計和提問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設計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反映教學目的要求,體現教學重難點。做到少而精;二是設計問題要根據學生特點,有一定的梯度、廣度和深度。做到題目難易適中;三是設計問題要循序漸進。做好鋪墊,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過渡到新知識
(三)注重信息反饋。加強教法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信息的反饋,適時做好教法的評價,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課堂上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解,不斷表現出不同的表情舉止。這些表情舉止正是他們內心變化的反映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信息,正確分析這些信息,根據反饋信息隨時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課堂提問獲得學生接受知識效果的信息。根據教材重難點,教師選擇合適的題目,對全班或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提問,從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中,解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的情況,進而決定講課進度和講授方法。二是通過課堂學生分組限時練習,分組發現問題,分組反饋問題,了解學生的疑惑,教師擇重點集中講解。三是通過課外作業檢查、批改的方式,獲得學生知識掌握的具體信息,做到個性問題個別輔導,共性問題課上講評,普遍問題重新講解。座談中,教師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對于個別學生的偏見和誤解,要和藹地給以解釋。教師只有和學生交心,學生才會向你吐真言。不尊重學生意見的教師,不是高明的教師。
(四)運用轉換法設計物理實驗中的“效果顯示器”和解答物理試題
在初中物理的一些實驗中,為了準確測量需要使用一些科學儀器是顯示設備,把一些要測量的未知信息轉換成通過實驗儀器顯示的數據等信息在最有利的條件下去探究物理規律。如:(1)當學生知道電路中電流有大有小的時候,怎么樣能測量其電流的大小呢?利用電流表顯示器把電流的大小轉化成指針的偏轉大小,從而知道了電路中電流大小;(2)在實驗室里要準確知道物體質量的時候,利用天平的平衡時右盤里砝碼的質量來顯示左盤里物體的質量與之是相等的;(3)當我們要準確知道被測區域溫度的時候,利用溫度計玻璃泡內液體的膨脹來顯示被測的溫度。有的章節課后習題很難直接解答的,學生更是不易用常規的方法來解決。如果運用物理科學方法中的“轉換法”可使問題變得簡單和容易解決。
參考文獻:
[1]趙念金.普通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M1].漓江出版社.2006(2).
[2]谷自冬.中學物理啟發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m].廣西教育.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