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質量監測的重要意義,通過解讀兩份《監測報告》,以一種科學的質量觀為引領,積極參與監測結果應用相關項目推進,整改監測報告反饋的具體問題,改進相應的工作策略,提升學校內涵發展的水平,進而真正提高辦學效益。
關鍵詞:質量監測;結果應用;改進策略;提升內涵
近幾年,“質量監測”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熟識。國家于2007年成立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開始對基礎教育質量進行試點監測,一直試點了八年。從2015年開始正式啟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監測。一年一監測,每年監測兩門課程,三年一個循環。近三年已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兩萬名校長、20多萬名教師和近60萬名學生進行了監測。作為一名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參與者、組織者和監測結果運用的嘗試者,對質量監測結果的應用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 正確認識質量監測的重要意義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是國家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而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推進教育行政管理方式變革的重要工作,也是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構建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現代教育督導體系的重要內容。全面開展客觀公正的第三方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和社會評價,對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提高基礎教育管理水平和學校的辦學水平,實現基礎教育的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的評估監測是發現問題的手段,是有效開展管理和監督的前提和基礎。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目的:一是依據監測結果,客觀評估義務教育發展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發現經驗和優勢,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強教育宏觀管理的科學依據;二是充分發揮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診斷、評價功能,指導學校正確運用監測結果,改進教育教學,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義務教育質量。
二、 充分應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
為了充分應用監測結果,我們在認真解讀監測結果,分析梳理問題,組織通報反饋的基礎上,逐步改進工作策略,整改主要問題,同時提升督學能力,進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學校發展內涵。自監測報告發布以來,特別是被確定為“基于監測結果應用的督導能力建設”項目縣以來,我們以正確的質量觀為指導,以科學的數據為依據,把“改”(改變、改進、改革)的意識貫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每一項具體的工作當中,力求提高督導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督學水平,提升學校內涵,提升學生素質。
一是認真解讀《監測報告》。我們對監測中心的兩份《監測報告》和項目組的一份《分析建議》進行全面對比分析,認真細致梳理全區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切實掌握全區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狀況,了解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準確把握基礎教育現狀,力爭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解讀就是讀懂監測數據、理清主要問題、分析問題原因、消化專家建議、組織反饋通報、分享學習感受。
二是精心制定《行動計劃》。按照監測報告,根據項目組要求,聽取省、市意見建議,我們進一步明確基于監測結果的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思路,充實完善《基于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的行動計劃》,細化整改時限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同時加大已經制定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整體推進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落實力度,并不斷充實完善一些新的制度措施。
三是穩步推進評價改革。我們重新修訂《教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及其考核辦法,淡化考試成績,關注過程性評價,注重學校內涵,重視重點推進工作落實情況的督查。精心編制《中小學(幼兒園)過程性督導工作手冊》,設計工作用表,并根據督導工作特點,通過督學加強對學校工作的業務指導,引導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意識;通過督學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整改措施得以落實。
四是逐步完善聯運機制。我區力爭把項目實施的嚴謹有序、課題研究的嚴密規范、工作推進的嚴格務實充分結合起來,確保監測結果得到充分應用,確保各項整改措施得到真正落實。我們嚴格按照項目目標任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項目推進會精神,圍繞《監測報告》和《綜合分析與建議》,結合我區工作實際,精心做好監測結果運用、督導能力建設、問題整改落實等方面的具體工作,進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另外,《基于監測結果應用的督導能力建設研究》被確定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并且相關課題的論證、研究工作已于上年就著手進行。而立足于監測結果的各項整改措施也貫穿到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督導檢查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面,各項整改措施也貫穿在教育主管部門各相關日常業務工作中全力推進。
三、 大力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
應用監測結果,就是依據專業權威的理論與數據支撐,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改進存在的問題,提高辦學水平,提升教育質量;應用監測結果,就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健全特殊群體關愛機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設備管理應用,提高功能室的建設水平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就是提高辦學效益,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應用監測結果,就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也是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具體問題得以整改的抓手,更是強化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契機。
我區通過全覆蓋分層級多輪督導,基于監測結果,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工作臺賬,逐條整改銷號,形成了“督查—整改—復查—再整改”的跟蹤督導模式,凸顯督導實效,全區學校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方面是充分應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著力改進教育發展策略,不斷規范辦學行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的成果。目前,學校發展目標也是由條件達標、環境優美、辦學規范、內涵發展的梯度逐步提升。
總之,質量監測將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作者簡介:
紀學武,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區教育督導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