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梅
【摘要】 目的:研究探討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表型的分布情況,并分析其耐藥性。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1-12月臨床送檢的4 838份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病原菌培養、分離和鑒定,計算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率,了解其病原菌的分布情況,并對其耐藥表型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同時通過MIC法對臨床常用抗生素實施藥敏試驗,比較產ESBLs菌株、非產ESBLs菌株對不同藥物的耐藥情況。結果:4 838份送檢的臨床標本中共分離得到1 290株致病菌,分離率2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率為3.5%(170/4 838),在所有致病菌中占13.2%。對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表型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可見其以多重耐藥為主,占51.8%(88/170),單一耐藥菌株中,則產ESBLs菌株為主,占20.6%(35/170)。肺炎克雷伯菌其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達到100%,為最高;而對美滿霉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僅為5.3%。其中,產ESBLs菌株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非產ESBLs菌株,除氨芐西林外,其余常見藥物耐藥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耐藥性有不斷嚴重化的去向,對其耐藥趨勢、表型分布及產酶情況進行監測有利于指導患者的臨床合理用藥。
【關鍵詞】 肺炎克雷伯菌; 耐藥表型; 耐藥性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2-0076-02
肺炎克雷伯菌屬于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的范疇,在自然界中具有廣泛的分布,也被認為是造成醫院感染的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1],在接受有創性診斷、治療或本身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其可以通過各種醫療器械及患者間交叉感染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并誘發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多系統感染。有報道指出,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及國家細菌耐藥監測網的監測結果顯示,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率高居醫院感染致病菌中的前三位[2-3],采用合適的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是臨床主要手段,但在我國抗生素類藥物濫用現象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肺炎克雷伯菌對包括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內的多種常用抗感染治療藥物都出現了嚴重多重耐藥性[4],不僅使得患者的治療難度增加,還可能引起致死性感染的發生。因而,對筆者所在醫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臨床分布情況、耐藥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對于抗生素的合理選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1-12月臨床送檢的4 838份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情況、耐藥表型的分布情況及耐藥性等進行綜合分析,并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指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1-12月臨床送檢的4 838份標本(4 8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涉及男2 678例,女2 160例,患者年齡5~88歲,平均(58.6±3.1)歲。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的感染診斷標準。送檢標本的來源包括:痰液、尿液、膿液、血液、穿刺液、導管、灌洗液等。
1.2 方法
以《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關于病原菌分離、培養與鑒別的相關操作要求對臨床送檢的標本進行培養鑒別,其中,病原菌的鑒別及藥敏試驗采用迪爾生物Bact-IST半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進行,檢測試劑為同廠家配套產品。其質控菌株購自重慶市臨檢中心,包括: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等。
根據病原菌的培養、鑒定結果確定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數量,計算不同耐藥表型分布的分布情況,并以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標準判斷不同耐藥類型肺炎克雷伯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6]。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數據采用WHONET 5.3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
2 結果
2.1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結果
4 838份送檢的臨床標本中共分離得到1 290株致病菌,分離率2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離率為3.5%(170/4 838),在所有致病菌中占13.2%,其標本來源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痰液、尿液和灌洗液,分別占45.9%(78/170)、12.4%(21/170)、11.2%(19/170)。
2.2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表型分布情況
對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表型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可見其以多重耐藥為主,占51.8%(88/170),單一耐藥菌株中,則產ESBLs菌株為主,占20.6%(35/170),見表1。
2.3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分布情況
肺炎克雷伯菌對臨床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性進行分析,可見其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達到100%,其次是復方新諾明、替卡西林/棒酸和頭孢曲松,耐藥率分別為41.3%、32.6%和31.7%,而對美滿霉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僅為5.3%。其中,產ESBLs菌株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非產ESBLs菌株,除氨芐西林外,其余常見藥物耐藥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文對送檢的4 838份送檢的臨床標本進行了病原菌的分離、培養與鑒定,共檢出肺炎克雷伯菌170株,在所有致病菌中占13.2%,處于較高水平,在臨床感染的治療中需要提高其重視程度。從其標本來源看,居于前三位的分別為痰液、尿液和灌洗液,特別是痰液標本可占45.9%,提示筆者所在醫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其次是泌尿道感染。這與患者治療時機械通氣的應用、留置導尿管等操作較多有關。endprint
肺炎克雷伯菌在各種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可因抗菌藥物滅活酶的產生、生物被膜、外膜孔蛋白的缺失等導致抗菌藥物滲透發生障礙,引起細菌耐藥;也能因主動外排泵系統作用及藥物作用靶位的改變導致耐藥性的發生。ESBLs就是造成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的最主要的一類滅活酶,ESBLs是由質粒介導的一種絲氨酸蛋白衍生物,可以催化青霉素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單環β-內酰胺類藥物的水解,并能使產ESBLs菌株對氟喹諾酮類藥物、氨基糖甙類藥物、磺胺類藥物形成交叉耐藥。對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表型進行統計分析,可見肺炎克雷伯菌的產酶率可達83.5%,其中產ESBLs菌株占20.6%,與文獻[7]的研究結果相比略低。但從產ESBLs菌株和非產ESBLs菌株的耐藥率對比結果來看,除氨芐西林外,產ESBLs菌株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非產ESBLs菌株,這就與產ESBLs菌株可以產生水解青霉素類抗生素的酶有關[8-9]。總的來說,阿米卡星、美滿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對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較好,耐藥率總體在10%以下;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復方新諾明、替卡西林/棒酸和頭孢曲松的耐藥率均超過30%,臨床抗生素選擇時可以根據其耐藥情況選用最佳藥物。需要注意的是,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雖然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10],而且耐藥率雖然較低,僅為5.3%,但隨著其在臨床治療中應用頻率的提高,也出現了一些耐藥菌株,耐藥性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因而臨床應謹慎使用[11-12]。
總之,醫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耐藥性有不斷嚴重化的去向,對其耐藥趨勢、表型分布及產酶情況進行監測有利于指導患者的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馬榮,劉科芳,聶大平,等.肺炎克雷伯菌中K1、K2血清型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4(3):204-208.
[2]孫曄佳,顧克菊.某院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檢出與耐藥表型分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16(2):130-133.
[3]肖代雯,楊永長,姜偉,等.血液來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表型及基因型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6,11(5):569-572.
[4]馬原,沈文彩,戎建榮.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表型和基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1):98-99.
[5]陳燕敏,廖于峰,芮球紅.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表型分析與整合子基因檢測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6(23):5301-5304.
[6]金奕,陸蕾.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表型的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6,5(34):772-774.
[7]王穎,巴圖德力根.肺炎克雷伯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8(3):334-336.
[8]羅維貴,李毅謙,許建國,等.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臨床分布及CTX-M型基因分型及耐藥性分析[J].母嬰世界,2015,5(6):128-129.
[9]沈麗珍,陳素菜,張穎,等.分析2012年-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表型及變遷[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7(15):2256-2258.
[10]胡志軍,潘曉龍,周東升,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5(12):2865-2869.
[11]查翔遠,宋有良,林建,等.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J].安徽醫學,2015,8(1):71-74.
[12]周曉燕,劉文淼,馬紅,等.233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12):1321-1323.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