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行為—認知”教學法格外強調閱讀及語言環境的重要性,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本文主要從“行為—認知”教學法的基本內涵入手,分析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應用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閱讀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怎樣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怎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怎樣通過閱讀增強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積極探討的關鍵問題。“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使其進入新的教學狀態。
一、 “行為—認知”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一) “行為—認知”教學法概述
一直以來,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都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卻沒有意識到讀寫能力的重要性。閱讀既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前提條件,也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只有勤閱讀、多動筆,學生才能切實地融入到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便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受此影響,“行為—認知”教學法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行為—認知”教學法通過研究人們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學習狀態,借鑒了行為心理學的相關經驗,并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來構建新的教學體系,這一教學法將我國小學語文的閱讀環境同教學現狀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閱讀、書寫的互補。
(二) “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使閱讀教學逐漸受到更多的關注,語文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然而課外閱讀的實施卻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因為課外閱讀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自覺程度,很難收到真實的反饋,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選取的課外書籍質量參差不齊,無法實現增強語文知識素養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集中更多的精力引導學生有效的進行課外閱讀,然而一些教師現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卻不能做到這一點,首先是選擇的閱讀書籍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不相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是無法及時獲得學生課外閱讀的反饋信息,沒有反饋信息則不能總結教學經驗,更別提教學方法的完善工作了,最后是沒有對閱課外書籍進行深入的講解,學生往往只是為了應付作業簡單地瀏覽一下安排的閱讀內容,雖然讀了卻并沒有讀懂文章的具體內涵和中心思想,所謂的課外閱讀基本上都是讀無所獲的無用功。
二、 “行為—認知”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一) 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培養對象是小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在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來展開具體的教學工作。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年齡小、閱歷不足,認知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都不高,因此,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接收能力,帶領學生學會閱讀。除了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外,教師還要考慮到內容的跨度問題,跨度不能大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跨度過大影響學生的認知。此外,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他們的注意力也易分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戲、故事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結合閱讀內容開展教學
一個人的語言能力與自身的品德修養、生活閱歷等都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采用“行為—認知”的方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感,比如在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指引他們進行閱讀。積累語段詞匯既是形成良好語感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學好語文課程的前提條件,可以通過朗讀和練習復述來實現。朗讀是一種有聲的閱讀活動,學生可以邊讀邊思考,從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語感,在講解《觀潮》一文時,教師可以先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再讓所有學生一起朗讀課文,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語感;練習復述即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內化,再用合適的語言進行描述,講給別人聽,在進行復述的過程中既可以積累語言素材,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背誦下來并做好讀書筆記。
(三) 結合語言輸出的特點進行教學
總體而言,學習語言的過程一般就是語言與知識在音、形等方面的輸入與輸出過程,只有多渠道的輸入才能拓展輸出的寬度與深度,“行為—認知”教學法便可以將聽、說、讀、寫的過程有機聯系在一起。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句的學習也是重點,掌握好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是感悟作者思想,讀懂課文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建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升途徑選擇[J].好家長,2015(46).
[2]周俊峰.挖掘文本信息,追尋閱讀本真——淺析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形成因素及其運用策略[J].語文知識,2017(16).
作者簡介:
王瀅瀅,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太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