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而“微課”作為近年來傳統教學過程發展而來的教學新形式,具有主旨突出、技術內容全面的特點,利用“微課”來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極其有益。本文以微課為例,介紹了以微課制作、微課傳播、互動交流以及大數據意識的培養等具體的應用過程,使得教師能夠通過“微課”的使用,獲得信息技術的系統性提升。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信息化
一、 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意義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以板書為主和講授式的教學形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是以培養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綜合語文素質為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都完全由教師進行把控,教學氛圍相對嚴肅,學生被動接受問題比較突出,教學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小學教學方面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多的是PPT展示為主,而現代化教學平臺、網絡教學資源以及微課等輔助教學工具的應用遠遠不足,使得現代化教學設施帶來的教學便利性和實用性無法得到體現,因此,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發展,不斷提升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微課介紹
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一種以微小視頻為基本組成單元的教學資源,其涵蓋了基本的教學元素,包括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課后練習以及教學點評等一般意義的教學內容,微課一般以教學片斷為課程組織基礎,有別于傳統大而全的章節性學習,也區別于網絡教學課程,是一種在傳統教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題明顯、內容單一的教學新形式。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多以5~8分鐘)、教學內容突出(一個教學視頻通常僅包含一個教學內容或主題)、需借助于一定的設備(如移動客戶端或者電腦)進行觀看、傳播便捷(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傳播)等特點,是近年來值得推崇的一種教學新模式,尤其是針對如今碎片化時間過多的現狀,微課具有十分有益的現實意義。微課的制作、傳播以及應用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下文以“微課”為例,淺談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相關思路。
三、 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思路
(一) 通過微課制作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相關軟件應用水平
從微課的內容來看,涵蓋了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借助于“微課”提升教師的信息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微課的制作,首先需要教師熟悉教學課件(多以PPT為主)的制作過程,教學課件是以辦公軟件為基礎的,掌握PPT對于提高基本文字處理、表格處理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其次是錄制視頻軟件的使用,錄制視頻的軟件有Camtasia studio、Bandicam、屏幕專家等,教師通過制作視頻可以熟悉相關應用軟件的使用方式,從而掌握一定的視頻編輯等技能。另外,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往往涉及了視頻、動畫、聲音等等的應用,教師可以觸類旁通學習相關軟件的基本操作。
(二) 利用微課發布傳播促進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平臺應用水平
在制作完成微課后,還需要將其發布于相應的平臺空間,可以是局域網內的文件服務器、也可以是網絡平臺,還可以是教師自己的網絡存儲空間等等。對于局域網內部,通過使用FTP等文件服務器,教師能夠掌握局域網內數據的保存和利用;而網絡平臺的使用能夠鍛煉教師應用http協議進行WEB服務應用的熟練度,有助于獲取網絡資源,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從而不斷充實自身的教學素材;網絡存儲空間如各種網絡云盤,可以保證數據不丟失,提升微課資源存儲可靠性,同時可以將微課資源進行共享,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傳播。
(三) 通過微課教學反饋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溝通能力
在一些公共的網絡論壇、朋友圈以及微博等平臺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資源上傳,獲取到用戶的反饋信息,根據用戶的反饋信息,教師可以了解微課制作過程中的不足以及可取之處,對不足之處進行積極的改正、對可取之處進行不斷發揚,促進自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同時,借助于BBS等論壇,教師可以面對面的與學生、家長以及網友進行溝通和交流,克服了傳統教學過程的局限性,積極吸納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建議,打破封閉的教學環境,這對于構建開放式課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四) 借助于網絡微課評比等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大數據分析思維
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等新鮮詞匯充斥著信息領域,對于技術資源和平臺建設能力相對有限的學校而言,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云資源進行微課教學數據存儲,并且借鑒一些發達地區的大數據分析,通過微課評比等數據,分析小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學習喜好,對于小學生接受程度較高的講授方式、教學體驗等可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從而塑造教師大數據分析意識,做到以數據為準繩,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網絡微課評比僅僅作為大數據分析的一個簡單應用,對于教師的數據分析意識培養,能夠從普通的數據中能夠汲取對教學有用的數據信息才是最為關鍵的。
綜上所述,以微課為例,通過微課的制作、傳播、互動交流以及數據分析意識的培養,能夠有效地鍛煉和提升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于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重點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峰,楊彥軍.從“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發展審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的歷史轉型[J].電化教育研究,2012,(11).
[2]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3]常薇.應用型課題研究促進中小學教師培訓知識向信息化教學能力遷移的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
[4]嚴霞.詩意地言說課程行動研究——初探行動研究話語的表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
[5]王杰文.農村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04).
[6]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2,(05).
[7]梁琪,滕濤,劉剛,韓飛翔,安晨翔.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的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
[8]郭紅霞.西部三省六貧困縣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反思[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
作者簡介:
于宏梅,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雙勝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