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已經投入到當前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已經不再新鮮。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一些語文知識,媒體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對于發揮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用取得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利于構建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高效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原來只能通過老師講解和書中圖片表達的意境,以幻燈片或者視頻的方法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這就使得語文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利于激發學生熱情同時還能夠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大程度上發揮學生主觀學習的作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得教學更加有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趣味性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有利于發揮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具有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綜合一體的強大的交互式功能,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對于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差,同時也比較貪玩,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很難集中,如果使用傳統的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一堂課下來很難一直集中注意力,會讓學生覺得語文十分枯燥毫無趣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進行查找資料和電子備課,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注意事項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教學方式,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在利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時仍舊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果稍不注意不僅無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還會浪費很多老師和學生的時間。
(一) 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方式,勢必無法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的方式去實施教學。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事物,老師可以采取多媒體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些需要老師較多解釋和學生練習和記憶的內容則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好。例如,在講解像《黃山奇石》《桂林山水》等這些課文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比如一些圖片和聲音或者動畫,讓學生親眼目睹這些地方的風情,讓學生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語言的美感和表達的技巧,像一些修辭手法的講解和一些成語意思的講解等,就不適合使用多媒體的方式,而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好。
(二) 注意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融合
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意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這就導致傳統方式的教學和多媒體的教學轉變十分生硬,一點過渡都沒有。最為典型的做法就是,老師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視頻,在視頻結束后老師沒有給出恰當的收尾,也沒有留出時間讓學生在興奮中恢復平靜,就開始了講課或留一些背誦的內容,這樣會使學生十分抵觸,導致后面的教學效果不佳。
二、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
(一) 利用信息技術,增添教學的趣味性
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十分重要,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這點,更具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來增添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文中提到石頭的形狀各異,有的像老人,有的像猴子等等,老師就可以提前搜尋這些圖片,在上課的時候將其展現給學生們,除了展示圖片外,老師還可以從結合黃山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等向學生解釋黃山奇異現象產生的原因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一課程,還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整個教學更具趣味性。
(二) 借助動畫演示突破課文理解難點
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圖片、聲音和動畫的方式將語文文本精彩紛呈。課本中很多東西可能對于成年人來說理解起來很容易,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比較困難。我們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直觀、形象、具體生動的特點彌補不足。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一些通過單純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問題,進而提升教學效益。例如《赤壁之戰》是小學課文很經典的一篇課文。但是小學生很難理解,問什么刮東南風時為什么可以燒曹操的戰艦,而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可以形象地展示孫劉聯軍、曹操的軍營位置和水的流向和風的吹向等關系,輕易地突破這個教學難點。
(三) 利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占據了主體的地位,而學生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新課改以后,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做好引導學生學習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學科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語文”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語文”。因此,語文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只有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也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表現,通過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生動。它利用活生生的畫面和聲音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學習的興趣,調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在課下搜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利用課上或課下的時間去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在開闊眼界的同時逐步形成自己的認知和一些價值、觀念等。激勵學生將自己閱讀,并且記錄一些好的句子和表達方法,來積累素材,將搜集的材料進行有機整合,寫出一篇具有自己風格的文章。多媒體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利用豐富的題材為學生打開一扇扇寫作的窗。
總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占一席之地,它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對詩中情感的認識程度和掌握程度,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孫更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6(64):39.
[2]羅卓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2):95-96.
[3]張興惠,于光霞.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4):47-48.
[4]王甜清.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129.
作者簡介:
吳春桂,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馮家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