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鋒+彭如潔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問卷即GerdQ量表在診斷對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應用數字表法隨機選取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存在反流相關癥狀的老年患者60例,以Gerd Q量表問卷調查對所有病例患者進行評分,結果Gerd Q積分以8分為判斷標準,高于8分者40例為GERD組,低于8分者20例為非GERD組,并采用胃內窺鏡和質子泵抑制劑(PPI)試驗等檢查作為診斷標準,與GerdQ評分結果進行比較,分析Gerd Q量表在臨床應用價值。結果(1)60例患者中有24例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E),占比40.00%,另36例患者為非糜爛性者(NERD),占比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GERD組的Gerd Q評分結果顯示有35.00%的患者評分在13~18分,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非GERD組的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Gerd Q與內鏡診斷的敏感度分別為78.94%、51.43%,特異度分別為59.09%、88.00%。兩者敏感度、特異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使用Gerd Q量表對GERD患者進行診斷,具有便捷、快速和無創傷等診斷優勢,因此對于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而言,該診斷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胃食管返流;GerdQ量表;問卷調查;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185-0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食管腔內與胃液的過度接觸使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內或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的一種病證。研究顯示,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和并發癥的主要因素是患食管抗返流機制缺陷和外界干擾造成的食管功能紊亂。臨床上將胃食管返流病主要分為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NERD),鑒于GERD的臨床診斷和由于其臨床表現與許多消化性疾病相似,近年來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的應用逐漸在臨床普及。本次我院選擇2015年3月~2016年4月胃食管反流疾病老年患者60例采用GerdQ量表,分析其在診斷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數字表法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本院就診胃食管返流疾病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內鏡診斷和PPI試驗等臨床診斷,同時通過使用Gerd Q量表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65~81歲,平均(72.5±4.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入選標準:(1)經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2)近4周之內出現燒心、反酸、反流以及非心源性胸痛等癥狀表現;(3)無食管手術史、胃十二指腸手術史;(4)非消化性潰瘍患者,非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患者;(5)非孕婦或者哺乳期內患者。
1.2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在醫生的指導和監督下認真填寫Gerd Q量表并接受內鏡檢查,如果患者在內鏡下檢查不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標準,則進一步進行PPI診斷性治療試驗。其中,內鏡的檢查結果為陽性則可判定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如果內鏡的檢查結果為陰性,PPI試驗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可判定為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NERD)。本研究中兩項診斷的結果均不符合,則判定患者為非GERD組。其中GedrQ問卷調查結果評分原則,見表1。
1.3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RE、NERD及GERD組患者占比分布以及Gerd Q量表與內鏡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RE、NERD組患者占比統計結果比較
60例患者中RE組患者24例,占比40.00%,另36例患者為NERD組患者,占比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意義(P<0.05)。
2.2 GERD組與非GERD組的Gerd Q量表評分結果
以Gerd Q積8分為判斷標準,高于8分者為GERD組有40例患者,低于8分者為非GERD組有20例患者,GERD組患者的Gerd Q量表評分結果顯示35.00%患者評分在13~18分,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非GERD組的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Gerd Q量表與內鏡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比較
Gerd Q量表與內鏡診斷的敏感度分別為78.94%、51.43%,特異度分別為59.09%、88.00%。兩者敏感度、特異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種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對于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攝入過多,日常的運動量偏少,容易對消化道的正常運動產生障礙,某些酸性物質對食管防御系統的侵襲,破壞了食管黏膜組織,從而產生胃食管返流癥狀。這也因此導致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由于該病的主要特點為慢性疾病,且易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對于胃食管返流病的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越來越受到全球醫學專家的關注。
根據多項研究報道,在我國有30%~40%的普通人群曾經有過反酸、燒心的癥狀,其中約有9%左右的患者被明確診斷為GERD,而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的臨床表現與GERD極為相似,這對臨床明確診斷帶來了困難。目前,胃食管返流病的檢測方法主要以胃內窺鏡檢查和食管PH測定比較普遍,且檢查結果準確度高,但是由于測定價格比較昂貴,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老年患者會增加其機體痛苦和心理負擔。Gerd Q量表問卷調查是一種簡單可靠、快速無創傷的診斷方法,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通過詢問反酸燒心、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是否存在睡眠障礙和用藥史等六個方面進行對發作次數和頻率進行評分,以評分結果作為GERD的診斷依據。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中RE組患者24例,占比40.00%,另36例患者為NERD組患者,占比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調查研究中NERD患病人群高于RE的結果基本一致;根據GerdQ積分超過7分為臨界診斷值,90%的患者超過此數值,且明顯高于非GERD組的10.00%(P<0.05),可見GerdQ量表對于GERD疾病的診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Gerd Q量表與內鏡診斷的敏感度分別為78.94%、5 1.43%,特異度分別為59.09%、88.00%(P<0.05),這與國內外報道的70%和60%較接近,說明GerdQ表與內鏡診斷具有同樣的準確度和臨床價值,并且GerdQ積分數值的高低與內鏡診斷嚴重程度正相相關。研究結果充分說明了Gerd Q量表問卷調查作為胃食管返流病的診斷標準是具有使用方便、結果準確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通過使用GerdQ量表對GERD患者進行診斷,具有快速、無創、經濟、安全的診斷優勢,對于老年患者而言,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診斷方法,是一種具有明確診斷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的檢查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