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敏
(大慶市蒙妮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黑龍江 大慶 163453)
中職學生多數為中考失利的學生,他們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厭課現象比較嚴重,如何讓中職學生愛上課堂?筆者結合教學經驗,進行以下闡述。
每個學科都會有聽了仍聽不懂,或者聽得似懂非懂的學生,尤其在職業學校,這樣的學生不占少數。由于初中時文化基礎底子較薄,學習成績排名靠后,課堂提問時常答非所問,作業時常不能自己順利完成,又沒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引導、糾正或正面的鼓勵。長此以往,學習的信心逐漸喪失,注意力無法集中。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同時,科學研究證明,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若要真正形成固化習慣,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實現。不會聽課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課堂上易發呆或多動,看課外書或者私下玩手機等,所做之事均與本課內容無關,不會聽課的行為久而久之導致了不聽課的壞習慣。
中職生正值青春期階段,叛逆的特點表現明顯。很多學生來到中職的原因就是想遠離父母,脫離父母的管教,成為獨立的個體。學校的多種文化課及相應不同層面的專業學科使學生面臨新的挑戰,產生畏難情緒,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混日子的想法。
青春期的學生希望獲得存在感,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曾和有這樣心理的學生交談過,發現一些學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在學習方面不受老師重視;有些學生因為學習無趣,在課堂“逗場”覺得好玩;有些學生則是為了觀察老師的反應。種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的內心渴望被關注。
中職學生年紀小,玩心重,很多學生熬夜用手機看電影、聊天,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白天在課堂上精神不振,何談聽課質量?
建議從引導學生定“小計劃”開始,督促學生逐步完成,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加以表揚和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改掉厭課的壞習慣。筆者曾經接手過一個平面設計高考班,學生們雖有志向,但執行力欠缺。發現問題后,我要求學生們確定高考(就業)志向、本學期計劃、當月計劃、周計劃。每周都會定期檢查驗收學生完成計劃的情況。這樣,在家校合作監管督促下,學生們逐漸養成了定計劃的習慣,由開始的被動接受,到后來的主動完成,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得到了很大改善。
對于基礎差、聽不懂的學生,他們的根本問題是對學習缺乏自信。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特設或多設簡單的、好理解的問題,并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學生逐漸找回課堂上的自信。筆者曾經教過一名男生,他不愛說話,很少與他人交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聲音總是很小。對此,我在每次上課時都會為他特設一兩個簡單問題。當他順利并快速回答完畢,我就及時對他進行表揚及鼓勵。逐漸地,他能夠正視我并大聲回答問題了,很明顯,他的自信心增強了。
教學必須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應改變傳統古板的教學方式,可將手機很好地利用起來,與其單純的“堵”不讓學生拿手機,不如“疏”讓學生合理運用手機。教學中可以運用數字化教學平臺、相應的助學APP 、微信等信息化手段豐富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我的課堂上,我允許學生用手機。我會將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在課前,我將學習資料上傳至學校數字化教學平臺,學生可以課上課后查閱。課中,學生會在教師規定的時間段翻閱手機查找資料,可以在制作過程中上傳作品圖片,可以觀看教師上傳的微課視頻,可以在評價環節輸入文字以便學生課后回顧。課后,可以利用微信軟件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發至微信朋友圈,同學、教師及自己的朋友、親戚都會看到并加以點評,提高了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和效率,同時也讓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
課下,我還會推薦學生一些有益拓展知識面的APP,并與學生互動。學生們找到了學習興趣點,玩游戲的時間縮短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
當發現學生厭課的時候,教師要第一時間進行自檢:是否授課方式有些陳舊,課程設置環節如果過于單一,要及時改變授課模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教師要針對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特點、愛好,與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在我教授的班級,有一個平面設計就業班的同學,每次上課他都會心不在焉地熬時間,與他溝通后得知,其父親告知他只要能混個畢業證就行。我及時與家長取得了聯系,多次與家長長談,談教育、談學習、談職業發展。就這樣,在多次交談后,學生的家長逐漸意識到在對學生的教育方面需要調整策略,積極面對。家長態度的轉變無疑影響到了學生。這名同學逐漸轉變了學習態度,由開始被動學習變為后來的主動想學。
對于精力旺盛在課堂上卻不用心聽講,故意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筆者建議采用冷處理的方式。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無人理睬,甚至遭人厭惡,就會逐漸改變錯誤的行為,教師再適時將其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筆者曾經遇到過一名學生,他是學校里有名的“調皮分子”。剛上課沒多久,他就舉手:“老師,我要上廁所?!蔽铱粗?,表示理解得點點頭:“去吧?!彪S即他得意的跨步向班級門口走去,當推開門要出去的時候,突然停下來靠在門框回過頭看看我說:“老師我又不想去了?!薄芭叮小!蔽铱戳怂谎郏皇堑卣f,然后繼續進行我的課堂教學。他看到我并沒有過多地理睬他,自感無趣,默默地回到座位。后來,他依然想辦法在課堂上出各種“風頭”,但我依然態度冷淡,學生們也逐漸感到他擾亂課堂的行為損人不利己,更無人理睬他了。經過幾次這樣的回合,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搗亂”行為根本沒有人在意,也就不得不回歸課堂了。此時,我再用適合他的課堂問題提問他,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讓他意識到參與課堂學習才是主流。
良好的作息時間,科學合理的利用時間,對學生而言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還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職校學生作息時間安排多數比較隨意,教師應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合理規劃、科學利用時間。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歷史文化名人高度自律、科學規劃時間,取得事業成功的經典案例,利用班會向學生展示良好作息習慣對人生的重大影響,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感悟,從而激發合理規劃時間的內動力,自覺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提高課堂注意力和學習效率。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教育是個潛移默化、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過程,需要家長、教師傾注足夠的智慧和耐心。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積極因素,使學生逐漸實現由“量”到“質”的根本轉變。針對學生將注意力轉回課堂的問題,其原因由于學生的個性、教學環境差異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鉆研并靈活運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