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藝
摘 要 文章探究了現階段我國少兒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現狀,并根據筆者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旨在為電視臺能夠推出更多高質量、高水準的兒童電視新聞節目提供參考,能夠陪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給他們童年留下更多彌足珍貴的記憶。
關鍵詞 少兒電視新聞節目;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4-0061-02
兒童電視節目作為電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伙伴”。目前,兒童電視節目處于多元化的媒介環境中,由于節目的創作思維僵化、內容同質化等問題的出現,導致中國的兒童電視節目發展達到了瓶頸。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實現中國兒童電視節目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兒童電視節目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基于中國的兒童電視節目創作的認識,提出了深化改革、推動電視節目發展的幾點建議。
1 我國少兒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現狀
1.1 節目內容局促
兒童新聞應該關注兒童的生活,但不應只局限于兒童的生活。據調查了解,一大部分少年兒童更關心時事新聞,然而,這類新聞鮮有涉及到少兒新聞。
1.2 單一的形式
少兒作為一個特殊的受眾,兒童新聞節目中應該充分讓孩子樂于參與的天性得以發揮。目前,我們的兒童新聞節目大多以“主持人+畫面”的形式播出。這種枯燥乏味的單一形式無疑會降低觀眾對節目的注意力。
1.3 節目量不足
據分析,所有電視節目總量中少兒節目量只占有3%左右,少兒新聞節目更是少之又少。兒童節目主要有動畫片、游戲、樂器、歌唱比賽、智力測驗等。電視新聞和專題節目能真正發揮電視視聽的優勢,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節目更是屈指可數。
1.4 節目出現成人化傾向
目前,兒童新聞節目在中國有一種成人化傾向。成人化,即利用成人思維方式、成人的眼睛和行為方式來主持和制作兒童電視節目,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成人化的主持。在調查中,很多孩子認為兒童新聞節目主持人缺乏童心。雖然有些節目有孩子的參與,但主持人總是主動發言。他們總是以灌輸的方式播放新聞,缺乏同孩子的平等交流。其他節目即使由兒童主持,但由于節目制作之前,這些臺詞都是由導演安排編寫的,孩子們主持的是“兒童講成人”,失去了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
2)節目內容趨于成人化。在這項調查中,兒童新聞節目現在顯示,孩子們認為好看的占比15.2%,不好看的占比20.75%,節目一般的占比40.08%。對兒童新聞的解釋,節目播出時畫面感和成人一樣嚴肅。節目效果既得不到大人的關注,也不受小朋友的喜愛。
3)成人化的節目制作。兒童新聞如成人新聞制作如此理性和嚴肅,它的節奏不夠簡潔明快,字幕標題不俏皮可愛,配音不夠夸張、幽默、輕松高貴,解說和剪輯不夠故事化,而且缺乏有趣的背景音樂。很難引起兒童的興趣和收視特點。
4)缺乏兒童心聲。電視錄制節目過程中,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只是大人聲音的傳遞者。實際上,在信息化社會,孩子接收信息的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件,甚至社會一些大新聞都有自己主見和看法,并且這種看法是反應孩子們最真實的一面,是最有吸引力的,不幸的是,他們的聲音通常被我們漠視。
2 最大限度地改變兒童電視新聞
節目的現狀給大多數兒童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我們必須把兒童節目的傳播理念從傳播者中心轉移到受眾的客觀需要上。為了做好電視新聞節目,欄目框架必須先固定下來。
2.1 欄目理念與目的的定位
欄目理念定位即憑借價值取向的特殊優勢確定兒童電視節目。少兒新聞節目承擔著對孩子社會教育的責任,增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適應其特定的年齡,呈現給他們成長相關的新聞,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博大的胸懷。
2.2 兒童新聞欄目的基本內容
新聞內容選擇的價值包括影響力、及時性、接近性和異常性等等,針對少兒新聞,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的是新聞內容的可訪問性,兒童新聞的內容應該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按照重要性的順序:首先,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學校、家庭、生活、學習、成長和娛樂方面的最新動向,其次,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兒童其他本地組再次密切相關,兒童的社會問題,學生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重大的國際國內新聞。兒童新聞的內容必須適應知識水平與兒童觀眾的認知能力,適當穿插新聞解讀、背景分析和典故,注重兒童受眾的心理特點,易懂、生動活潑。主持人始終是影響兒童電視節目的一個重要因素,“電視節目主持人,不是一個簡單的播音員,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體現,而是要創造一個特定的節目或部分的新形象,是受監管的,并須要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主持人一般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一定時期內,是電視節目的形象代言,如鞠萍會讓人想到“七巧板”,所以主持人播音主持形式,尤其是要建立項目的品牌和聲譽和知名度的重要。
首先,要根據欄目風格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主持形式。其次,要注意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其作用是根據具體場景的需要和整臺節目的情節發展,在具體的程序中發揮特定的形象。這個形象是根據導演的想法和整個節目的需要精心編排設置的。在新時期中國兒童電視節目的發展軌跡的創作中,更加注重以兒童視角去編排節目。孩子們可以一邊看節目一邊享受快樂和知識,他們也收獲了快樂的童年記憶。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內兒童電視節目的發展,一是要突出“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視角的創新方案;二是優化程序的形式,調整節目內容,采用多種節目形式,使一大批優秀電視節目作品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
2.3 節目強調“兒童本位”,做好親子互動
兒童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有其鮮明的特點。電視節目的制作要突出“兒童本位”,照顧好孩子的情感,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充分展示兒童的思想。親子互動是傳統兒童電視節目的創新。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通過兒童游戲,家長和孩子都參與到其中。如今,親子互動節目很受歡迎,但高質量的互動節目相對較少。據表1統計,雖然有分布式親子互動計劃,但數量不多,同質化問題更加凸顯,缺乏創新方案。兒童電視節目的制作應關注兒童和家長的兒童節目,倡導情商教育作為創造性的引導,必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2.4 創新兒童電視節目形式,寓教于樂
隨著電視頻道的專業化,受眾對兒童電視節目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強調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兒童創建不同層次的電視節目。如表2所示,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不僅注重節目形式的多樣性,而且關注不同兒童的需要。以《小智慧樹》為例,專為1~3歲的幼兒設計,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主動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
3 結論
總之,國內兒童電視節目的起源與兒童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問題有關。孩子的成長需要優秀的兒童電視節目伴隨著笑聲的分享,那份天真爛漫都是孩子們回憶和成長的標志。因此,兒童電視節目的創作應體現“以孩子為本”。不管是節目內容創新還是節目多樣化,起點和終點都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任曉力.試論地方電視少兒節目發展的創新路徑[J].神州,2013(3):34-35.
[2]李琦.多元媒介環境下我國兒童電視節目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3]陸文喜.我國兒童電視節目現狀和發展路徑探索[J].當代電視,2010(8):7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