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泰州市永安洲實驗學校)
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任何教學中,提出疑問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的一種表現,又是探索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動力。而設疑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劑。美術教師在課堂中善于運用設疑,提出啟發性問題,步步誘導,層層點撥,促進思維,從而解決教學要解決的重點與疑難問題。
在講到梵高時,我把梵高《自畫像》給學生們看,讓學生思考“對于這幅作品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欣賞著作品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談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看法。,我把有關梵高的生平資料和作品的創作背景用PPT展示給大家看。學生對梵高的生平比較感興趣,隨后,我從作品的構圖,線條,質感,肌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疑問:梵高的自畫像表達畫家什么樣的感情,等等。最后,我對作品加以總結,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梵高。在這步步解疑中來引導學生體驗思考,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首先,建立友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美術老師要做學生的知識的偶像,還要做學生心目中的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在學習活動中會形成和諧愉快的氛圍。
其次,美術老師要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放松心情快樂的去感受、體驗、思考和實踐。同時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思維碰撞,形成共同發展。
最后,課堂要盡力增進友誼,培養師生感情,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比如,在上七年級《關注你、我、他》這一課,我就自己給學生當模特兒,學生積極性很高,這樣以來老師既能教到學生知識,又能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的信任與鼓舞,同時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學習美術的興趣也更加濃了。
給予學生空間,讓學生到生活中畫。可以利用本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與生活相聯系,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把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一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著沖動,對于每位美術教師來說,應該發掘和激勵重視學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學《多變的色彩》時,根據學生好奇心的特點,我在幾個透明杯子里調好紅黃藍的顏色。接著就給同學們變魔術:把藍色杯子里的水倒入紅色杯子里,把黃色杯子里的水倒入藍色杯子里,同學們都很驚奇,剛才還是藍色的顏料水怎么突然音變成紫色了。這時,我就抓住這個契機加以點撥講解,使學生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原因。緊接著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了黃色+藍色=綠色,那么黃色加上紅色又會有什么變化呢?藍色加上紅色又會怎樣?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激發起來了。在學生興趣盎然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疑問做實驗。最后說出紅、黃、藍叫三原色,而這三種顏色互相調配出來的綠色、橙色和紫色,我們叫間色。這樣,同學們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實驗,對顏料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這一課所學到的知識就比較深刻。
事先準備好范畫步驟,一目了然,學生也有了興趣。直觀性的教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領會教學內容。例如,在《動感生活》這一課時,我用家里寶寶玩的人物玩具模型給學生作各種動作表演,并利用玩具人偶的靈活性,做一些夸張的運動動作,學生們看的好玩,也更加加深了人物的運動規律,同時認識到,掌握人的運動規律是畫好人物動態的基礎,學生們也意識到自己畫畫的時候不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
例如,在上美術欣賞課時,課前準備了大量不同類型的資料,有視頻,音頻,文字,圖像,動畫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了西方美術知識,繪畫的風格及藝術特征。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產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美術學科的學生作業是知識,技能,創意等綜合的表現,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現,所以美術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將重點放在對其作業的評價上,所以美術課的作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上完了《張貼的畫》后,學生的作品,我讓他們互評,發表對作業的看法,評者津津有味,聽者興趣高漲。然后,我作指導性評說,作結論,最后我挑選出部分佳作進行了美術作品展。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級或全校亮相,受到師生的贊揚時,學生的成功心理就得到了極大滿足。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們在快樂中觀察、想象、探索、創新,他們的興趣和創新精神才能在我們的培養下逐步發展起來,從而學好美術,接受美育!
參考文獻:
[1]尹小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德藩.中國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