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嘉峪關市育才學校)
目前,“作文難,難作文”是無數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共同的感慨。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币虼?,作文教學中,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做有心之人,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敘寫方法。
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用筆積累作文材料的能力,而作文材料的來源不外乎生活實踐和教學中的引導。因而,我在教學中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環境的典型語句及篇章,培養學生積累材料的能力,幫助學生架起一座由讀到寫的橋梁。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可以說是學生習作模仿的精品,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聯系實際,以范文引路,讀和寫密切結合。如《雨中》這篇課文,作者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時序進行寫作,其中對“雨中”的景象作了詳寫,從“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描述。學了這篇課文,我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順序,有層次地描寫雨天,并注意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作文表現出來,寫出內容充實,感情豐潤的文章,從而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對學生進行此方面的訓練,我開展了“一天一個新發現”的日記活動,讓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下每天在生活中發現的一個新現象或新事物,看誰的記錄最新最奇,然后每周評比一次,剛開始,學生們寫的內容大多是貓、狗、花草、同學、老師,后來范圍慢慢擴大了,有的寫學校里,有的寫放學路上,有的寫家里,有的寫大自然的。平時注意引導學生記錄身邊的新現象或新事物,經年累月,就是一本厚厚的素材集。寫作時,只要將本子上記錄下來的新發現加以擴充、加工、潤色,就成了一篇精彩的作文。應該要求小學生記寫周記,鼓勵小學生寫日記。
1.利用講評課,對學生作文中寫的精妙的字詞作賞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作文中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毙W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強,爭強好勝,寫作起步階段的成功,雖然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對于未來寫作卻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批閱作文時,要盡力找出每個學生,特別是較差作文中的精彩之處,及時給予表揚和夸贊。
2.巧組班級作文書,在共同成長中習作。每次作文后,教師都應把寫得好的文章挑出來,其中應有個別進步較大的同學的作品,用稿紙由學生本人工整的再抄一遍,裝訂成冊,編上目錄,標明班級、姓名,文后附老師的批語,把它當作班級作文書讓學生傳閱,學生閱讀后對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全班同學就可以讀到一些寫作層次相同,生活環境相同,情趣愛好層次相同,年齡層次相同的優秀作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3.創設展示平臺,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優秀的習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投稿活動,如各類教育雜志、學生習作競賽等,也可以推薦給本校??蛐@廣播室播放,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置“芳草地”等優秀作文展示平臺,盡量讓學生作品展示在更多人面前,這樣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和寫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的,讀是基礎,寫是目的。讀能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積累寫作素材;讀能使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表達能力。我們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隨時記錄下生活的美好瞬間,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為自己的習作準備好“下鍋之米”,做到“胸有素材”,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才能信手拈來,揮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