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樂亭縣汀流河鎮高常莊小學)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精神是一項必須執行的項目。自主學習,是現在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培養的一個能力,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獨立分析、探索以及具有質疑。該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能力,去學會學習、解決問題,能夠讓其知識得到增長,升華思想。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在課堂上不能長期維持安靜狀態,因此,教師可根據其性格特點進行教學。以往,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課堂呈現的狀況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被稱為“滿堂灌”。這樣,不僅導致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更嚴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針對該情況,新課程標準政策要求教師以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為目標進行重點教學,培養其探索精神。
以《拉薩的天空》為例,課前,教師可搜集與拉薩有關的圖片、視頻,了解在這座城市發生的有趣的、歷史性的事情。課堂上,教師先播放拉薩視頻,再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拉薩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嗎?”對于這樣偏遠的城市,學生大多都很陌生。此時,一個小小的問題,便引起學生對于這所城市的好奇、探索心理。然后,老師播放拉薩的圖片,教師在選擇圖片前要找帶有陽光的圖片。在學生們的驚嘆聲中,再循序漸進地發問:“你們發現這些圖片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會回答:“陽光特別燦爛。”根據學生的回答,然后將其引入課文,告訴學生這座城市還有個名字,叫“日光城”。最后,為學生講解關于這座城市的奇聞異事。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學習寫法、讀懂文章、領悟中心是學習語文的主要目標。以往,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一直讓學生存在“老師要我學、家長逼我學”的觀念,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反感心理,拒絕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讓課堂的教學質量降低。因此,針對該情況,教師應該拋棄那些舊的觀念、舊的教學方法,要融入學生集體,了解其想法,然后制定教學計劃,將“要我讀、逼我讀”的觀念轉變為“我要讀、我要學”,這樣,讓學生從文章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引發其想要探索下去的欲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采用《做一片美的葉子》作為例子,在作者的筆下,賦予了文章中每一片葉子、每一棵樹生命。那么,教師可以收集幾片樹葉作為上課需要用到的教材。在上課時,讓同學們進行觀察,然后提問:“這些樹葉有什么相同處?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葉子的形狀、紋路不同,但是都可以清潔大自然環境。”然后再循序漸進,指名讓一位學生起來朗讀一二自然段,讓其讀完后找出段落中的描寫大樹的比喻句:“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再對那一名學生提問:“如果把‘從大地上升起’改成‘從大地上長起’,哪一個較好?”學生可能會說“升”比較好。接著提問:“為什么用升?”學生回答:“‘升’字寫出了大地向初升的太陽那樣朝氣,那樣生機勃勃。所以,‘生機勃勃’這個成語用得非常好。”通過這樣引導教學,讓學生對于文章的了解更深入,能夠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然后讓其精讀、細讀,品味作品,這對于學生的精神層面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將學習的自主性發揮淋漓,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升華。
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喜歡游戲的程度高于喜歡上課的程度。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喜好來調整上課方式。可以在剛上課時進行一個小游戲讓學生的情緒得到調動,消除其對于課堂的乏力感。這樣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選擇《哪吒鬧海》這一篇課文,文中主要描寫了哪吒鬧海的情境,但是學生通過文字的敘述不能完全體會到課文蘊含的意義。針對該課文的教學,教師在課前先收集了哪吒鬧海的視頻。課上播完視頻后,提問:“哪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回答:“他是一個勇敢、有擔當的人。”針對學生的回答,選擇幾個學生進行一場小劇場表演。選擇一位學生飾演哪吒,一位飾演龍王三太子,在表演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在表演中,你們覺得哪吒為什么要取走三太子的性命?”表演過的學生回答:“因為三太子是一個惡劣、狠毒的人。”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故事描寫的細節,以及作者想表達的不畏強權、不畏惡勢力的思想。以上案例中,教師通過劇場表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這一場景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提高自主性探索的積極性,從而讓教師教學的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施朝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策略[J].語文教育研究,2014,(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