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曼吟
摘要:幼兒的學前教育是基于對幼兒的理解基礎上,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走進幼兒的世界,點燃幼兒的智慧火花,激發幼兒的內在潛能的發揮。本文主要探討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以為促進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實踐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發生變革。在學前教育教學實踐中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使理論與實踐進行完美結合,以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和身體健康發展。
一、回歸教育本性關注幼兒成長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人為主題的價值觀念,也越來越關注教育本質,將教育重點放在了幼兒的成長基礎上,教育目的是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為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 時還不能理解教育的本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通過生活化教育方式讓幼兒理解教育,感受教育的樂趣,讓幼兒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是幼兒,而不是小學生。將學前教育回歸到幼兒自身和人性教育的本質上,可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挖掘幼兒潛在的能力,目的是使幼兒忠誠的、純潔的成長。
二、培養幼兒能力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人格健全。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正確思維,以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在教育過程要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展超前或滯后不能說明幼兒的智力水平,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與發展都有先有后,大數幼兒都處于正常水平,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幼兒。
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和差異進行不同任務的布置,通過小目標的建立,使幼兒通過努力完成,使幼兒體驗成功、樹立信心。為了完善幼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幼兒完成任務的技巧,如畫畫、系鞋帶、拍球等,教師要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表揚,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肯定,相信自己能做好。教師要相信幼兒有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放手幼兒去完成獨立任務,在幼兒完成任務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討論等方法來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在傾聽幼兒意見基礎上尊重幼兒的合理要求,與幼兒一起體驗成功快樂。
三、開發幼兒智力提高幼兒情商
幼兒智力開發主要是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和非語言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解決問題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詞匯量等。對于語言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方式講故事,故事是培養幼兒思維能力最有效手段。幼兒在反復聽故事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故事中語句和語境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幼兒在聽故事過程中可以擴大詞匯量,并加深對詞匯的記憶,能促進幼兒掌握正確表達方式;故事可以熏陶幼兒的情操,潛移默化影響幼兒的靈魂,幫助幼兒從故事中吸取營養。學前教育過程中長期的故事可以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情商是指一個人的道德情操、品性、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他人相處的善良,對自己情感的正確把握等。幼兒的性格是由其早期生活習慣決定的,父母態度、家庭氣氛都會影響幼兒的性格。情商是可以培養的,高情商可以使智力平平的人獲得成功,低情商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最終變在平庸的人。幼兒的學習能力和習慣要從一件事情開始堅持,不遷就,以促進幼兒智力和情商的提高。
四、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學前教育主要針對學齡前兒童,兒童在學前心智處于開發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式學習,以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視頻的播放,或講一個生動的小故事,當視頻或小故事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教師可以進行猜謎提問,鼓勵幼兒為接下來自己覺得可能發生的視頻內容或故事內容進行表演。教師對幼兒的表演要及時進行鼓勵,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如猜對的小朋友可以獎勵小紅花,猜錯開了要上臺表演,可以唱歌、講故事、講笑話等。幼兒在表演前可以進行討論,以發揮力,增強幼兒的探索精神。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其好動,那么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使幼兒多進行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穿插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根據內容進行表演,使幼兒在實踐中獲得快樂體驗。
五、培養幼兒的合作及團隊意識
合作在未來社會是人類必須具備的工作技能,是一群人為了一個目標一同努力。合作不需要長期的友誼,需要合作者在合作過程中的默契;合作不需要完美的結局,需要合作者辛勤的汗水;合作不需要精湛的技巧,合作需要合作者堅定的信心。
學前教育過程中隨處可見合作性游戲,如“老鷹捉小雞”,教師可以通過選舉或投票的方式選擇出眾多要扮演老鷹中小朋友的一個來扮演老鷹,然后設置游戲情境:一個晴朗的天氣,雞媽媽和小雞寶寶在外面覓食,之后散步,有一個小寶寶貪玩,與雞群走失,并遇到了老鷹,被老鷹抓走了。雞媽媽和其他的小雞寶寶很著急,他們一起商量營救計劃,在老鷹出門后通過智慧和團結將貪玩的小雞寶寶救了回來。在想辦法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自己進行辦法討論,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要讓幼兒明白,母愛是偉大的,團結的力量是偉大的,要養成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六、做好家長與幼兒園的聯建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學前教育是家長與幼兒園合作的教育,幼兒的自信心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過程。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生活的實際出發,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的變化。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教給家長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方法,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通過家長的反饋使教師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每個小朋友自信心培養的方法,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對于幼兒的成長,不論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操之過急,要給幼兒空間,避免挫傷幼兒自信心。教師和家長都要認識到自信心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要保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總之,在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學前教育不是照教材進行宣講的教育,而是要回歸到教育本性,關注幼兒的健康成長。通過培養幼兒的能力、提高幼兒的情商、開發幼兒智力、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來實踐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幼兒學會適應社會,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鄧三英.應用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踐整合的構想.懷化學院學報,2013.1.
[2]關青.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