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麗
摘 要:商科類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經濟學教學,提出以課程群建設為抓手開展教學改革,即通過綜合的、一體化和系統的培養方式,實現經濟學課程知識的調整和體系的貫通,將商學專業學生未來應具備的能力與具體的課程知識結合起來,并全方位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關鍵詞:經濟學;課程群;教學改革;商科類高職
如何根據社會需求,夯實核心競爭優勢,實現學校間錯位發展,是在當前高職教育大眾化時代下高職走出特色發展道路必須思考的問題。高職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要求學生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踐動手能力,并以創新能力為特色增強學生的厚重度和持久力。但無論是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還是教學內容來看,高職多延續了重知識輕能力、偏理論缺實踐,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一、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優勢
(一)有利于實現經濟學知識的貫通和整合。經濟學課程群建設,是通過群內各課程的關聯性,使學生認知在“群”中實現貫通,提升學生整體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通過課程群,將經濟學知識重新整合,刪去不適應時代需要的內容,強化知識間的傳承關系,剔除各課程中不必要的重復知識,提高學生對 知識的學習效率。通過課程群的建設,讓微觀經濟學教師和宏觀經濟學教師 重新回到經濟學思想史,從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歷史脈絡,整體性地把握各分支學科的內容和對其他分支的影響,注意為其他課程留下繼續學習的接口,從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上實現兩門課程的銜接。
(二)有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群的建設有利于厘清課程的邊界和內容,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對經濟學素養和經濟學理論應用的提升。通過群內課程的分工,將商學專業學生未來應該具備的能力與具體的課程知識結合起來,將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為核心目標,突出課程目標的能力取向,有助于明確課程考核的目標和任務,引導日常課程教學。
(三)有利于推廣實踐教學。商學應用型人才培養,重在“應用”二字。為滿足當前高職教育發展需要,商科人才培養要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這樣不僅能對教師科研有清晰方向,而且能為提升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二、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打破行政界線,整合教學資源。課程群具有建設集約化、學科交叉化、成員團隊化的特點。課程群建設,勢必引起教師在原有的系、教研室的隸屬關系的重新配置以及對教師的更嚴格考核。課程群建設的強大動力來自于教學改革成效。它以課程邏輯為紐帶,以教師團隊合作為支撐,以深化教學改革為動力,引入質量與效益的理念。課程群的建設,特別要突破院、系的行政界線,使學科歸屬相同或相近課程的任課教師溝通流暢。課程群建設的意義是通過將相應任課教師集合起來,圍繞共同的目標服務,構建團隊,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避免重復建設,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
(二)消除課程群內部課程之間的耦合性。課程群建設最大的矛盾就是內容重復和內容銜接之間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好,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困惑。進而會使學生更難把握和處理專業知識,教師的教學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建設時難以抓住重點,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從而造成課程群、課程和專業建設概念互相混淆。
(三)引入多元化教學與考核方法式。加大力度,改變傳統且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群內的各經濟學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以滿足學生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提高應用能力需要。訓練學生在經濟學假設基礎上的邏輯推導能力,幫助主動性強的學生完成對整個經濟理論框架的完整性把握。如外語系學生經過適當的經濟學訓練,可以往國際貿易領域發展;計算機系學生經過經濟學訓練,可以往電子商務領域嘗試。相應地,各種教學方法有對應的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對跨專業學生 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面試,考查學生結合各自專業吸收經濟學知識的成效。
(四)以教師科研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經濟學具有理論的復雜性、發展性、表述方法多樣性和實踐多變性等特點。要使經濟學教學達到目標,需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數據資料為基石,如果有發生在學生周圍的經濟學案例,并且能夠吸收學生參與一起利用經濟學知識為社會服務,那么經濟學教學能夠事半功倍。但由于教師研究方向的專業性以及每位教師資源的局限性,教學與科研團隊以課程群為單位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每位教師利用自己的研究課題,帶領一批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真實經濟世界,如果能一起參與改善組織的經濟效率,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型高職課程群拓展了教學和科研合作的平臺,有效突破了單一課程和單一任課教師的局限。
(五)評審體系區別于單門課程。課程的建設需要一套完善、科學的評審體系來檢驗其建設成果。如果簡單套用單門課程的評審體系,只是改變其中的某幾個項目,那么,評審人員根本無法真正的將課程群建設 和課程建設區分開來,而且會偏離課程群建設的初衷。因此,課程群建設需要一套自己的科學、有效、公正的評審體系。
三、結語
在面對教育大眾化的時代,高職商科人才的培養要著重于經濟學思維訓練和經濟理論的應用。以課程群建設為抓手展開的經濟學教學改革,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建立每一門課程與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一一 對應關系,全方位增加和突出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主動的、系統的、全過程實踐的學習,實現在模擬 的商業環境內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課程群建設過程中,教學團隊要改變原有課程組的設置,在群的平臺上實現師資配置和互動交流;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每門科目有選擇地采用各不相同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并通過課程群擴大教學和科研合作的平臺,突破單一課程和單一任課教師的限制,提升學生的經濟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榮剛,張云龍.交錯、定位、綜合中國商學教育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2] 張宏武,時臨云.日本現代商學機器教育體系[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