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瑋
摘 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深,初中語文課堂也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教學景象,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微課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中,其獨具特色的教學功能以及內容展示方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能夠通過微課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點燃”初中語文課堂,讓學生迸發出更多學習的“火花”,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策略
微課是一種借助視頻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的記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重點內容以短小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通過練習測驗以及觀看資料等方式進行學習。微課不僅將教學資源以視頻的展示方式傳遞給學生,還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了傳統語文課堂枯燥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一、引入“微課”直觀展現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涵的學習和理解
通過對初中語文教材研究發現包括散文、敘事文、文言文以及古詩詞等不同題材的內容。有的文章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然而還有部分課文內容對初中生來說較難理解。這時就可充分利用“微課”的功能和優勢,將學生難以理解的語文內容轉變為直觀形象的畫面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內涵。比如,在講解《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時,該堂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我國名勝古跡,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然而,這對于初中生來說卻存在一定難度。因為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見過石拱橋,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就可充分利用“微課”向學生播放石拱橋的視頻和圖片,讓中國石拱橋的具體形象和特征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樣一來學生對石拱橋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知后,再去閱讀和理解課文就更加容易。
二、合理引入和引用“微課”打造真實生動的語文教學情境
隨著“微課”在眾多學科教學中的普遍運用,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把書本中死板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視頻、動畫和聲音,切實轉變傳統課堂單一教學方法和模式,在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也能夠依據語文教學內容打造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聲形并茂的真實情境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繼而更加容易理解文章思想內涵,強化理解和記憶,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這首詞的時候,詞中有這樣的描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的詩句。該首古詩詞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在能夠熟讀詩詞的基礎上,體會詩詞悲涼凄婉的情境,感受和理解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教學難點在于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鍛煉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就可將詩詞中所描寫的各種景物全部融合到視頻當中,向學生展現秋天古道上消瘦的馬匹,小橋下面是靜靜流淌的河水,不遠處有一座小小的村莊,這樣一幅真實的場景,同時再配上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背景音樂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而后再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與詩詞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深刻地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有效運用微課推動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基礎知識教學、閱讀教學以外還包含寫作教學,寫作對語文教學來講是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也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為此,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也應充分利用“微課”展開教學,確保寫作教學有效性。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引入和運用“微課”即能夠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作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同時給予學生生動形象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并且為學生作文寫作供應優質豐富資源,在學生不斷積累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語文作文寫作能力的切實提升。由于在以往的語文寫作教學中通常就是教師給出作文的題目簡單講解后學生經過構思展開寫作,這種傳統寫作教學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厭煩情緒,無法調動學生作文寫作積極性。如果能夠利用微課展開寫作教學,可以播放一段“時事熱點新聞”“好人好事真實事例”“運動員的勵志故事”等視頻內容,為學生作文提供優質豐富的創作素材,讓學生觀看后產生情感共鳴,這樣有感而發的作文創作才更加具有魅力,學生的作文靈感也被有效地調動和激發,極大地提升初中作文教學效果。
微課的運用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運用微課教學有效解決了學生學習難、教學質量低等現象,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微課的特點來設置教學的內容,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微課的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吳瑩.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5(12):111-112.
[2]覃燕.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微課“點化”作用[J].廣西教育,2015(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