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
摘 要: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出現,多媒體教學已經成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效整合在一起。通過多媒體呈現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發現、探索和總結,從而啟發學生的智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對多媒體和初中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提出新的觀點,特進行以下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整合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效應
語文教學是一個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為目的的心理過程。因此,語文教學要講究心理效應。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收到較好的心理效應。當講解課文的時候,如果教師單純只給學生翻看課本的圖片和文字,難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且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但是,當教師以多媒體的形式把課文中相符合的畫面展示出來,栩栩如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那么學生的反應和回饋也是不一樣的。學生根據這些動人的畫面,更能快速地理解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也便于理解和加深記憶,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集文字、圖片、聲音為一體的。多媒體的應用省去了教師的板書時間,可以讓教師集中精力去進行教學。例如:教師要給學生講解某一個小動物,學生觀察了之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更多的小動物,直接利用多媒體的空格鍵一按,一下子呈現幾十種動物,這時候學生都沸騰起來。可以邀請班級同學從眾多動物中挑選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給其他同學介紹,說說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慣。最后可以評比最佳解說員,看看誰講解得比較生動、有趣。由此可見,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師要做到“電”和“教”兼顧,改革語文課堂結構
現代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還使得課堂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電”和“教”兼顧,在展示多媒體的時候,可以一邊展示,一邊講解。兩者要同時兼顧,教師不能過分依賴于多媒體,不進行教學,也不能只是講解課本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好兩者的平衡。充分利用多媒體跟課本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協作。一方面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片和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情激學。另一方面再讓學生翻看課本,進行課本講解以及課后訓練,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的課本平面畫面,改變了課堂的結構。下面是多媒體教學和語文學科整合的課堂結構的具體實施。
1.整體著眼,優化設計
建立語文課堂新結構,搞好教學活動具體設計,實現教學過程的系統化。首先要優化教學目標,本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來培養,研究個別化教育,在制訂教育目標的時候,要考慮到語文電教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敘事性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審美教育、智能訓練、知識基礎這幾個方面制訂教學目標。整體把握教材,讓看、聽、讀、講、討論、練習組成一個語文課堂動態系統,成為一個核心、完整的教學過程。
2.取長補短,因課制宜
課程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一方面對媒體特征進行分析,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多媒體可以創造教學情境,展現動態真實的動態畫面,可以讓學生開闊知識。另一方面就是,要組合多種媒介體。例如:課下收集資料的時候,有時候會用到手機,手機拍攝的圖片、視頻和錄音可以導入到電腦中,教師可以做成幻燈片課件,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也可以從電腦上下載等,可以將這些媒介都整合在一起,盡可能做到取長補短、互相補充,最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多媒體教學體系。
3.多媒體教學法要不斷優化,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性
課堂教學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不僅使得學生拓展了知識,還獲得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和大量的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信息的調控和反饋,優化教學過程。多媒體教學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有著內在的規律,教師要樹立學生為主的思想,始終貫穿以培養素質教育全方位人才為目標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時刻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才能使得教學氣氛充滿活力,學生才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言而總之,我們正處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教學正在實現全球化和普遍化。教師的教學手段必須現代化,將多媒體技術和初中語文學科進行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輔助教學,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最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良,崔元成.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的革新[J].素質教育,2015(12).
[2]張紅芬.怎樣對多媒體教學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效整合[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