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芬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全國各個教育機構及出版社開始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研究,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雖然當前這些機構在教材的編排體系上存在差別,但是都集中體現了時代特色。通過對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材設計的時代創新進行研究分析,總結教材時代創新設計,對初中教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進而實現初中語文課程建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材設計;時代創新
一、聯系學生生活體驗,增加教材生活氣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情感世界,注重為學生設計出體驗性活動[1],課程標準對語文教材編寫的一再強調,說明了語文教材的編寫內容要呈現出時代的氣息,并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新趨勢。以語文教育理論為出發點,以語文課標為指導的語文教材體系。并且每套教材的編寫將以學生的實際體驗作為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生活,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教材內容更貼近生活,給學生帶來親切感。從語文教材各個單元內容便可以感受到這種親切感。例如,人間親情、情感漣漪、道德修養等,彰顯了語文教材對學生實際生活的關注。此外,語文教材在綜合性學習方面的設置更為明顯,充分展示了綜合性學習與學生經驗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促使語文教材更具有生活氣息。
二、教材選文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身心特點
在語文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一定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而實現新教材編寫內容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上內容也是當前課程標準所關注的問題。然而,我國傳統語文教材由于在內容方面過度奉行名家經典,注重弘揚革命性精神。傳統語文教材過于注重思想教育,這必然會為學生的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但是傳統的語文教材內容的設置超出了學生所能夠接受的范圍,教材內容嚴重地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生活經驗,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然而,新教材的編寫更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能夠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科學的選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文章會借此機會亂搞政治說教等。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材應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1],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各套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都在積極努力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素材,力求文章選取的內容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此外,在語文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的過程當中要堅持適度原則,不能夠言過其實,夸大其詞。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材相關內容的設置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特點,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編寫出符合時代氣息的新型教材。
三、設計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合性學習的設計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需求,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綜合方面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其二,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學生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才能夠檢驗出學生對知識的具體掌握程度。其三,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綜合性學習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保障基礎。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當中,每個單元閱讀內容與語文綜合性密切相關,并且與語文綜合性形成了統一結合,是不可分割的一體。此外,我國傳統語文教材將口語教學、寫作教學兩塊學習內容分開進行,而新教材則打破了傳統教材的模式,將這兩部分內容統一于綜合性板塊內。而新教材更注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程當中,將語文課程資源與信息技術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這充分體現出語文新教材鮮明的時代性。基于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當前語文課程與教材建設的重要的時代創新,充分體現了語文教材鮮明的時代特征,彰顯了語文教材的創新性。
綜上所述,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材設計過程當中,設計者要結合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不斷完善語文教材的內容。此外,教材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語文教材的設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感體驗,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初中語文教材充滿生活的氣息。因此,在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材設計過程當中,語文教材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實現語文教材設計的時代創新性。
參考文獻:
[1]任曉佳.初中語文教材作業系統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李冬梅.人教版和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系統比較研究[D].聊城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