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超
摘 要: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深受學生喜愛。為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切實踐行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加強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踐,爭取讓其發揮更大的效能。轉變觀念創設機會、充分預設加強引導、多元評價精神鼓勵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同行有所啟迪。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優化策略
目前,合作學習已被我們的課堂所廣泛采用。毋庸置疑,多年的教學實踐,人們對于合作學習運用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如果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我們還是可以發現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優化和改進。下面,筆者就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優化合作學習,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轉變觀念,創設機會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合作學習的內涵、操作的理解和運用上存在著一些困難。所以,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去遵循這種學習方式的要求去做,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教師的課堂運作了。由此可見,課堂上我們要選取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自己就先要知悉該如何去展開合作、與人交流。為此,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我們要自覺地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加強這方面相關技巧的學習。
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采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那么,我們就應該樹立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觀念。為此,這就需要我們給自己的課堂作用以全新的定位。認識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少一些結果性的呈現,而要更多去激勵學生去展開思考,去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的經歷中獲得真正的情感體驗——既有獨立思考的發現,又有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經驗分享。
教學統計(B),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設計了四個環節。其中,第二環節是通過小組學習,讓學生間通過交流合作探索新知。自然地,這一環節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筆者預設用時大約20分鐘。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給學生以思路上的引導,特別是在學生普遍感到困惑處輔之以心理層面上的幫助。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發生了全新的變化,不再是將書本知識絲毫不差地灌輸給學生,也沒有更多地對學生的思考和交流施加不必要的干預。可以說,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
二、充分預設,加強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要想真正開展起來,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考慮,做好充分的預設。事實上,只有準備充分了,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夠真正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同時,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也才能按照預設的軌道平穩推進。對于小組合作學習而言,如果考慮不全面、不深入,在真正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只流于一種形式。特別是在小組討論這一環節,如果教師事先考慮不周、引導不力,最容易陷入淺顯化、表面化。所以,這里筆者重點談一談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效的討論”。
筆者認為,要想做到課堂的討論不流于形式,關鍵是預設時教師要研究透、把控好學情。這就要求教師對于班級的每一個小組,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的情況、特點等方面,有足夠的了解。特別是,我們要對全體學生的知識儲備、性格愛好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每個小組中,都有哪些個性鮮明、有何特長的學生。這樣,我們在具體設計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從他們的真實情況出發,從他們的真實需要出發,去采取一些高效的舉措,設計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引領他們去探索、去交流。教學“認鐘表”,筆者就充分認識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相關的生活經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設計了幾項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強調以組內合作參與為基礎。在經過相關的環節之后,又自然過渡到在全班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設計就可以讓學生積極表現,展開競爭。
三、多元評價,精神鼓勵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團體活動,它強調的是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相關活動之中,而且能夠發揮出各自的能動性。但是,畢竟小組是由個體成員組成的。而構成小組的個體成員,客觀上說,在各個方面又存在著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差異。組內的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同樣,組際之間的實力更不可能一樣。所以,要想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得以競相開展,就需要我們拿出合理的評價機制。
要評價,就需要有相關的評價標準。筆者認為,我們無論是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還是對小組整體情況以及對各小組進行評價,都盡可能以彈性標準為主,力爭做到多元化。教學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筆者對學生的評價就是多樣化的。比如,對于他們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主要看他們能不能通過合情合理的推理,將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推廣,能不能借助所擁有的手段去分析相關的數量關系……在這些評價中,筆者強調的是“能還是不能”。學生如果“能”,就要給予學生掌聲,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找到了思考問題的路徑,達到了我們的預期要求。如果學生“不能”,那么,我們也不能對他們進行否定式的評價,而要在鼓勵的基礎上給他們指明問題所在,必要時還要給他們提供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以上三點,是我們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候不可繞過的三個主要方面。正是因為它們的不可缺少,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對其加以足夠的重視。本文只是筆者對此問題所做的一些思考,可能存在諸多不足。但筆者將會一如既往地加以實踐,加以研究,爭取實現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苗鳳華,李秀秀.小學數學課前教學技能淺議[J].實踐新課程,2009(9):29.
[2]周新梅.“錘煉評價語言 搭建成長階梯”[J].師資建設,20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