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既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也是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材之間的重要紐帶。高效率的提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迸發。本文針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簡單地論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問題;優化策略
眾所周知,只有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真正落實“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素質教學理念。而提問恰恰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的手段。基于此,筆者從當前數學課堂提問的現況入手,就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一、課堂提問的現狀及問題
(一)提問數量過多
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課改要求,大部分的數學教師開始改變以往“一人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了,他們開始嘗試使用提問的教學方法。然而,當前的課堂提問大多注重問題的數量而非質量。因為提問和回答存在一定的互動性,因此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激活,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然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發展。
(二)提問的質量欠缺
如今的數學教師把課堂提問僅僅看作是一問一答的模式,因此他們所提出的來的問題普遍具有低思維度、過于簡單的的特點,而那些拓展性、探究性、發現性以及創造性的高質量問題則少之又少。
(三)不善傾聽學生的答案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教師好教,而不是真正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雖然,教師給予學生提問回答的機會,但正確答案始終掌握在教師的手中,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師預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時,教師就會打斷學生地回答,甚至會草率地給予他們個人主觀的評價,左右了學生自主想法的表達。
二、課堂提問的優化策略
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該站在關注學生持續發展的角度,讓提問更富有成效,繼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的思考能力。
(一)設計分層問題,調動全員參與
為了給予學生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真正激活課堂教學氛圍,數學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分層問題,以分層提問帶動全體學生走進課堂,發散思維。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時,教師便可以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實際學情去設計層次不同的問題,引導對應能力的同學去回答,從而取得教學效果。為了讓班級內后進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如:班級內的課桌,長60厘米,寬40厘米,這個課桌有多大?其實這個問題只是引入新課的一個“楔子”,用較為簡單的敘述方式引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嘗試列出算式,得出答案,如此便可以“推門而入”,開啟新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在繼續深入提問班級內的優等生:如果教務處主任想要翻新課桌,給每個桌子重新加一層人造木板,并在課桌四周釘上一圈鐵條,那么請問每張桌子要用多少人造木板和鐵條呢?相比于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敘述上并不是直來直去的,因此這類問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如此,數學教師便利用了層次不同的提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互動中,從而突破教學瓶頸,提高教學效率。
(二)開放問題設計,啟發學生思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大部分的教師都習慣地按照一問一答的簡單模式以及用封閉的問題來束縛學生的思維。其實,過于追求“標準答案”的這種提問現狀會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思維定式嚴重。因此,為了有效調動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教師必須要以靈活開放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給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構建自己思考框架的機會。而且,數學教師也務必需要幫助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而自由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便不必擔心自己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他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可,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也會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某一個多邊形,并在教給學生面積求解方法之前提問他們:你們能計算出這個多邊形的面積么?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向、思維方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因而他們往往會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樣的提問不僅對學生個性以及思維的發展都大有益處,而且也有利于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多樣的數學課堂。
除此之外,數學教師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去設計提問的內容,這樣可以讓數學變得更具內涵,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也能擴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張力。比如在學習《千克和克的認識》時,教師便可以提問學生:一個雞蛋有多重?一桶油有多重?用這種方式引發學生的調查積極性,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數學中去。
(三)善于傾聽學生,關注學生思維
傳統教學模式下,一旦學生回答的內容與標準答案不符,教師便喜歡打斷他們并給予他們一些引導,讓他們重新整理思路。表面上似乎是教師在時刻關注著學生,幫助學生及時找回思考的方向,但其實總是打斷學生回答,不能認真傾聽學生是一種不尊重學生的行為。教師之所以習慣打斷學生,是因為他們往往不愿去理解學生為什么這么回答,不愿意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思維去看待問題。
其實教師應該學會有效傾聽,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按照學生的思路往下解答,當解答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學生自己便能夠發現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繼而新理清思路,弄清原因,得出正確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遠遠比直接打斷學生更能讓增強學生的印象,學生能得到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加深。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科學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及時調控課堂教學的框架和程序。因此,做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必須要理論聯系實際,優化提問的內容和時機,講究提問的技巧,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提問能力,從而進一步去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打開數學學科的知識大門。
參考文獻:
[1]把握原則 講究策略 有效提問——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新課程:下.2011(09).
[2]吳珠娟.讓一池春水泛起無數漣漪——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及處理策略[J].亞太教育.2015(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