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劍靜
摘要: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但卻存在著諸多文化差異。二外日語作為國內大部分高校英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承擔著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第二外語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深刻思考日本文化導入對二外日語課堂的作用,深入研究日本文化導入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增強課堂效果,并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文化導入 應用研究 高校二外日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109-02
日語是國內眾多高校的英語專業或其他語言類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必修的一門第二外語。作為英語專業學生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二外日語在高校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的背后都蘊含著這個國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導入文化教學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為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日語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以多種形式有效導入日本文化要素,以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雙語人才。而如何導入文化、導入什么樣的文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將日本文化的講解融入單詞、語法的學習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的過程,是體驗異文化的過程。雖然有中日兩國“同文同種”的說法,但是兩個國家人民的思維方式卻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也體現在了語言上。所以,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特別能體現出日本文化內涵的單詞或者慣用句進行講解,通過講解單詞或者慣用句自身的文化意義,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比如,學習到“桜”這個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分享他們喜歡的關于櫻花的歌曲、日本電影、日式點心等等。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如為何有“花中櫻花,人中武士”的說法;如櫻花意象在日本某些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如櫻花與日本人的集團主義和日本文學中的“物哀”。語法方面,例如,在講解授受動詞時,就可以導入對日本社會中上下尊卑、內外關系意識的講解。
還有,為了不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日本人更習慣使用比較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在社交活動中,愛用自謙語言,并善于貶己怡人。比如,在表達肯定時:日本人在語句的末尾習慣采用推測的說法來避免使用過于強制性的詞語,表示出只是自己的個人看法而并不勉強對方贊同;在表達否定時:日本人通常會避免使用“不”“不行”等否定詞,而是以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1]
所以,要求日語教師能探究并掌握日語教材中的單詞、語法具有的文化內涵,教學中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從了解詞義開始,以熟練掌握句意,進而完全理解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及中心思想,并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現象。
二、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任務,并將日本動漫文化、歌曲、影視作品導入課堂
當今的大學生大都是“95后”,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是看著《火影忍者》《柯南》《海賊王》等日本動漫長大的。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很喜歡日本的娛樂節目、日本流行歌曲,對自己喜歡的日本歌星、影星更是如數家珍。
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當今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模仿日本紅白歌會的形式,讓學生分組上臺演唱自己喜歡的日語歌曲。教師設定節目主持人,并選定一部分學生作為評委。教師可以提供備選曲目,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日語歌曲。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歌詞的過程中記住很多單詞和語法,并產生相當大的好奇心和主動性。
例如,利用手機配音軟件,讓學生在課下提前練習某一動漫片段,并把自己的聲音錄進軟件里。然后,再在上課時利用教室的多媒體和網絡條件,與全班分享。教師觀看指導并提出意見。學生選擇某一個作品進行配音,一般是出于對這部作品的喜愛。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提前做功課,準備一段對這部作品背后的日本文化的介紹。教師再對學生的介紹給予點評和建議。除此之外,還可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某一段日劇中的場景和情節,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再現。往往身臨其境就能推動發展,如此一來,就能提高學生對日語的運用能力。[2]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其實都包含著日本文化,通過這種接近真實場景的學習,能讓學生走進日本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驗證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
三、將與日本文化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引進課堂教學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對傳統的課堂模式發出了挑戰。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已有WIFI網絡的覆蓋。所以,教師不能再僅僅局限于課本,應該與時俱進,將互聯網給這個時代帶來的便利帶進外語課堂。移動學習正在改變很多人的學習方式,作為外語教師如何應對這場變革,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兩年由于“微信”的盛行,很多學生在下課休息時不停地刷手機,看各種公眾號的更新。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個特點,為學生推薦十個左右的和日本文化相關的公眾號。如“CRI日語頻道”“滬江日語”“靜說日本”“今日日本”“人民網日文版”“日語學習”“知日”“豬豬日部落”“綜合日語”等等。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關注相關的部分,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個公眾號中的某一日本文化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學生上臺為同學們解釋演說。通過這種對當今日本最受熱議的話題進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日本。
四、運用場景教學法,導入不同情境下的日本文化
國內現有的第二外語日語教材,一般有以下幾種。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還有部分高校采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世紀日本語教程》。前者通過每單元末的“日本風情”部分的文字及插圖,向學習者介紹日本社會的種種習俗。后者則通過每篇課文后面的“豆知識”板塊,向學習者介紹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課本上的這些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通過教師適當的教學活動設計,使學生融入其中,學生就沒辦法較真實地體會這些板塊里介紹的日本社會文化。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指導學生設計模擬真實場景的對話。如交通、住宿、就餐、購物、旅游觀光、就醫等等。在給學生布置場景任務時,應提前做好相應的文化導入準備。比如,在進行“就餐”這一場景模擬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日本有名的餐廳,有特色的日本菜的做法,日本的餐桌禮儀等等。在進行“交通”這一場景模擬時,教師可以用視頻和圖片的方式,提前向學生介紹日本東京的地鐵線路,在日本如何購買地鐵票等知識。在進行“旅游觀光”這一場景模擬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向學生介紹某一日本名勝的歷史文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模擬導游和游客的身份,進行該場景下的真實對話。
五、結語
語言體現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心理、價值觀念、風土人情。所以,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不可能拋開其歷史文化背景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需合理有效地將日本文化導入高校二外日語教學中。教師應多通過各種方式,尤其可以利用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用生動的文化導入方式,使二外日語課堂更立體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日語教師也需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自身業務素質,注重文化與語言的交流融合,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岳峰 .關于將日本文化導入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探討 [J].科技展望,2014(20):42.
[2]王璐 .日語課堂中導入日本文化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 [J].學理論,2013(18):261.
[3]傅美蓮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日語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9(3).
[4]王嫻嫻 .淺析英語專業學生二外學習動機及提升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