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洹菠 侯妙 陳潔
摘 要:作為曾經的革命文化傳統,紅色文化是我國新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部分。如何更好地宣傳紅色文化是當前傳承發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課題,而當前紅色文化的幾種主流宣傳方式雖各有優點,但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紅色文化宣傳、傳播要重點關注以青年為主體的受眾群體;應提高受眾與紅色文化之間的聯系性和互動性;同時應突破地域限制。宣傳方式可與時俱進,宣傳手段應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宣傳內容應有更多的時代內涵。
關鍵詞:紅色文化;宣傳方式;創新
紅色文化是具有中國革命特色的傳統文化,它的革命烙印使其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以及感染力,紅色文化自形成以來,便以其特有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不斷奮進發揮巨大作用,并且在新時代依舊具有核心影響力。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一環,紅色精神的支持引導,對塑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具有重大作用。提倡文化自信,必然不可忽視紅色文化的影響力以及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要發揮其影響力,在倡導文化自覺的同時,也應關注紅色文化的宣傳及其方式的創新。紅色文化的宣傳手段和方法是人們與紅色文化之間的橋梁,在整個宣傳過程中,紅色文化的宣傳效果將直接影響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與傳承程度。而如何使紅色文化的宣傳與時俱進、效果顯著,發揮好其時代價值,則是探究紅色文化宣傳與創新方向最為重要的一點。
一、紅色文化宣傳的現狀
各種數據與現象表明當前紅色文化的主流宣傳方式主要集中在報刊書籍等紙質媒介、廣播影視等電子媒介、微博微信等數字媒介,以及校園紅色文化教育、紅色革命舊址與旅游景區和博物館的參觀等方式。
報刊、書籍等紙質媒介宣傳,作為相對傳統的宣傳方式有內容廣泛、易于保存、成本較低等優點,但其宣傳內容大都以直接論述和簡單的故事敘述為主,在內容和形式上缺乏靈動性,其受眾范圍也有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并且從人們現今的閱讀情況來看,紙質媒介的宣傳度有一定的下降。
廣播、影視等電子媒介相對于紙媒有其先進性與大眾迎合性,但同時這種方式具有展示短暫、渠道單一等局限性,尤其是目前一部分影視宣傳沒有抓住紅色文化的本質和內涵,且存在著制作不精良導致紅色文化娛樂化的問題,使紅色文化的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以青年為主體的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數字媒介,微博、微信等數字媒介作為紅色文化新媒體宣傳手段,更加符合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人們對宣傳方式的多樣化需求,其宣傳效果相較于前二者也有所提升,但也正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媒體傳播中,各種各樣的信息匯聚,人們的瀏覽時間與信息攝取都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紅色文化宣傳的最終效果。
校園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和參觀紅色革命舊址、旅游景區以及紅色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是較為重要的紅色文化宣傳方式。校園紅色文化教育針對在校學生,有助于學生群體形成紅色文化價值觀,通常以紅色文化知識競答、教育宣講、課堂學習等形式展開。革命舊址、紅色旅游景區等的實際參觀體現了人們與紅色文化之間更為直接的交流聯系,紅色文化對人們的精神影響力也更加深刻,因此作為物化的紅色文化,舊址、旅游景區與博物館對于紅色文化宣傳效果具有直接性與深刻性,與此同時,此類宣傳是建立在一定的紅色文化資源上的,又難以避免地具有地域局限性。例如,在我國,與革命歷史聯系較少的城市或地區相比,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因此宣傳資源較為豐富,宣傳環境也具有較大的包容性。
二、紅色文化宣傳及其方式的創新方向探究
(一)紅色文化宣傳要重點關注以青年為主體的受眾群體
青年人是國家建設的棟梁,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主力軍,因此也是紅色文化傳承發揚的主力軍。紅色文化宣傳要面向青年人,這就要求宣傳的傳遞者必須了解當代青年人處理信息的習慣甚至日常生活的習慣。在宣傳方式的內容上要注重紅色文化本質和內涵的滲透,同時在形式上要注重貼合當代青年人審美觀念與需求。在特定的教育場地和教育活動中,例如校園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既要保證內容的嚴肅性,也需注意形式的多樣性與趣味性,除了課堂教育,也可以增加專門的紅色文化活動場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等,避免因形式的單調而導致青年接受宣傳、學習紅色文化的效果不佳。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年代產生并發展的,其紅色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需要新一代人的傳承,然而當代青年處于年代變遷與國家強大的當下,與老一輩人相比遠離紅色革命的年代,缺少一定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的直接熏陶,革命情懷的積淀較少。在實踐中,真正地實地體驗革命先輩們的艱苦歷程,可以磨練青年人的意志,更有助于他們理解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例如,“寧波少年重走紅軍路”的活動,團隊每年帶領一些在校學生沿革命先輩們走過的路,徒步走100公里,鍛煉學生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展類似的活動,是一種對紅色精神的繼承和延續。
(二)紅色文化宣傳應提高受眾與紅色文化之間的聯系性和互動性
紅色文化的宣傳應注重受眾與紅色文化之間的實際聯系。受眾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宣傳了解紅色文化,但在傳遞過程中,如果只是單向的和間接的聯系,人們很難有設身處地的感受。只有使受眾與紅色文化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互動性更高,受眾的內心才會產生共鳴,才能達到提升宣傳效果的作用。
以紅色文化博物館和革命舊址為例,二者都是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在紅色文化宣傳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現今此類博物館的文化宣傳方式大多是以陳列靜態的資料、文物為主,以動態的視頻播放、館內文化講解等活動為輔,信息傳遞的手段也因局限于參觀者的視覺、聽覺而稍顯單一,這就要求博物館要創新其外部的宣傳方式和內部的建設管理,提高受眾的參與感與互動感。例如在講解活動中,可由單向的講解變成與游客的多向互動,也可在館內的建設里多增加一些仿革命歷史的實景設置等,給參觀者創新性的體驗感受,盡量加強受眾與宣傳內容的情感共鳴,從而促進紅色文化的宣傳。
(三)紅色文化宣傳需要突破地域的限制,宣傳方式應與時俱進
紅色文化的宣傳應盡量克服某些宣傳方式的地域局限性。首先,我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紅色文化資源存在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紅色文化宣傳的過程以及受眾與紅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地域性差別。其次,紅色文化的宣傳不僅是面對中國人民,更是面對世界各國,這是彰顯我國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徑,所以要求紅色文化的宣傳也要打破國際的地域局限,使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走向世界。
紅色文化宣傳方式實現與時俱進,有利于打破地域局限性。現就此提出以下建議:
1.開發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將新型產品模式進行推廣。現今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文化藝術產品隨時隨地接收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實現地域間的文化共享。創新紅色文化宣傳方式,可將紅色文化與實景劇目、動漫等形式結合,打造出經典品牌,呈現在舞臺或熒幕上,增加紅色文化吸引力。例如中國首部紅色主題秀《延安 延安》,就是一部將紅色文化與現代舞臺藝術相結合的創作典例,它作為一種紅色文化藝術作品,可以通過巡演的方式將延安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展示給不同地區的人們,進行紅色文化的宣傳。紅色文化作為一種主題元素加入到文化、藝術創意產品里,可以提升紅色文化宣傳的力度與廣度。
2.紅色文化宣傳與現代高科技智能化手段相結合,如VR技術、4D技術等。VR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視、聽、觸一體化的體驗方式,它制造出的虛擬場景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給體驗者以巨大的視覺沖擊,例如可以建設VR體驗館,利用VR技術模擬革命歷史場景,在或恢宏或驚險的情景里,加深體驗者對紅色故事的印象,提高人們了解紅色文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應注意避免紅色文化娛樂化。將VR技術融入到紅色文化宣傳中,能夠作為一種新型的宣傳模式加入到不同的產品中,并推廣至各地區,使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感受紅色文化,達到紅色文化宣傳的目的。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是每一名中國人的責任。如何實現紅色文化宣傳方式的創新,提升宣傳效果,使以青年為主體的大眾能更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傳承紅色文化,應是紅色文化宣傳一直堅持的研究主題。(指導老師:張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