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君

摘 要:《網絡營銷》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學生所必修的核心課程,其實踐性、理論綜合性相對較強,在培養學生網絡營銷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網絡信息、網絡市場信息收集、發布、管理與應用等方面存在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就基于項目化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提升《網絡營銷》教學質量與效率,強化學生崗位適應能力與勝任力。
關鍵詞:項目化模式;《網絡營銷》教學;教學改革
伴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應用,“互聯網+”成為各領域各行業發展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成為社會與市場經濟主體關注的重點。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如何通過《網絡營銷》教學改革,進行社會需求型人才的培養與輸入,成為學校專業教育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研究的重點內容。而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依據學生從業崗位工作需求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項目化模式,對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對此,有必要加強基于項目化模式下《網絡營銷》教學改革的研究。
一、“項目化模式”的基本認知
項目化模式是一種以“任務”(assignment)為中心,以科學“行為導向”(Behavior orientation)為基準,依據“課程教學內容”(Course teaching content)與“學生職業能力”(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進行教學設計,實現人才科學培養的教學模式與方法[1]。通常情況下,項目化模式的應用流程為:進行項目任務的明確——制定項目規劃——項目規劃實施——項目任務檢查評估——項目總結。
項目化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有效連接,從而提升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此同時,基于工作任務下的課程學習內容轉化,可為學生自主化學習提供平臺,使學生能夠根據興趣進行學習項目與學習內容的選擇,便于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促進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優化發展。此外,課程教學中階段項目與長期項目的有效結合,為學生系統化學習奠定了基礎,使其在層層遞進中進行知識網絡系統的構建,形成“知識、技能輸入——能力、素質培養——知識與技能輸出”的認知過程。另外,項目化模式側重學生過程評價,能夠實現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的有效結合,提升教學考核評價質量,便于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調整,學生課程學習方法的改善。
二、基于項目化模式下《網絡營銷》的教學改革
從《網絡營銷》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在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興趣低;實踐教學任務型活動少;理論知識在實踐環境中的應用制約性強;課程考核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2]。對此,在本次教學改革過程中,基于《網絡營銷》課程理論綜合性強、實踐操作要求高等特征,以培養學生網絡營銷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與素養為目標,進行項目化模式改革,具體教學改革措施如下。
(一)依據學生培養目標,確定《網絡營銷》課程教學任務
《網絡營銷》項目化模式改革過程中,課程教學任務的明確是教學改革的起點,也是學生課程學習內容、學習項目設置的前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加強《網絡營銷》課程研究力度,通過教研組教師實踐調查,了解區域產業結構,明確社會與市場經濟主體對網絡營銷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從而確定專業學生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向[3]。與此同時,教研組教師應深入到企業中,通過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明確專業學生畢業后從業工作崗位職責,并結合畢業生信息反饋情況,進行網絡營銷工作崗位的明確,如表1所示。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網絡營銷》課程教學任務。
(二)聯系學生從業崗位的職責,規劃學習項目與學習內容
由原有《網絡營銷》教材內容可知,《網絡營銷》課程大致可分為“電子郵件營銷”、“搜索引起營銷”、“資源合作營銷”、“網絡營銷監管”、“電子商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網絡整合營銷”等教學單元。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多圍繞“網絡營銷工具及其應用”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中多通過概念解讀、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知識與技巧的講解;在實踐教學中多利用網絡營銷模擬軟件進行情景實訓,但由于實踐教學課時較少(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一般為8:24)。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對基礎概念與原理進行深入理解與掌握,不能很好的將所學知識與技巧應用到實踐中,其職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依據項目化模式構建要求:1、基于項目學習熟練掌握網絡營銷知識與技能應用;2、基于項目學習,科學應用核心網絡營銷工具;3基于項目學習,了解與掌握網絡營銷崗位工作流程。在此基礎上,聯系學生從業崗位工作職責,進行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項目的規劃。在本次課程教學改革中,構建的學習項目有“搜索引擎營銷項目”、“企業網絡推廣與運維項目”、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營銷項目”、“網絡客戶關系管理項目”、“新媒體推廣項目”、“Web2.0營銷項目”等,以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4]。
在進行項目任務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循“由簡及繁、由易向南、由表及里”原則進行學生項目完成任務的精細化設計。通過任務的科學設計,明確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重點與難點,確定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培訓主題;通過工作任務的準確設置,進行學生課程學習內容的簡化,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以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實現核心知識、技能的傳遞,幫助學生代建知識庫,進行知識與技能內化,同時為學生提供知識與技能輸出平臺,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組織開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在項目組織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選用,利用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趣味性、開放性,培養學生課程學習興趣。例如,在“企業網絡推廣與運營項目”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青,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構建項目學習小組。并由學生進行小組長推薦選舉,任命其為“項目經理”,賦予“項目經理”組員工作任務分配、項目規劃、崗位工作職責確定等權利。與此同時,教師指導“項目經理”進行項目核心崗位職責明確,確定小組成員學習任務,幫助學生了解任務相關知識、操作規范、操作流程。此外,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建模擬實訓情景,要求學生根據情景,與小組成員在合作與討論中進行方案的探討、規劃與實施。
(四)創新教學考核評價方法,進行項目學習成果科學檢測
在項目完成之后,需建立完善而科學的教學評價系統,進行項目考核,掌握學生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存在的進步與不足。在此過程中,需以創新為手段,進行傳統閉卷考試方式的改革,促進過程考核評價與終結考核評價的有效結合,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學習態度、方法、實際情況等的綜合分析。例如,“企業網絡推廣與運營項目”中需包含企業網站設計工具使用情況、網站營銷工具應用情況、產品推廣文案編輯情況、網絡客戶關系管理效果等多樣化評價指標。
三、結論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推廣,網絡營銷得到迅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網絡營銷專業人才,成為社會與市場經濟主體對學校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與必然訴求。對此,學校應根據市場變化情況與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結合《網絡營銷》課程特征,進行項目化模式教學改革,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協同發展,為學生學習與崗位工作的有效對接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小剛.當前經濟形式下項目教學法中教學項目設計過程[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106.
[2]陳法杰,周春光,薄彩香.新時代背景下《網絡營銷》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優化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8(03):59-61.
[3]吳麗芳.應用型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為例[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07):56-57.
[4]解淑清.運用項目教學法培養中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以廣西工商學校點鈔收銀實訓課程為例[J].新校園(閱讀),2018(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