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生 杜俊 汪宇
【摘 要】 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的智能化系統與檢修人員的完美配合使航空活塞發動機的檢修水平達到了更高層次。隨之,在這個崗位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水平的持續發展和該崗位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只有深入實踐,理清問題的根源,然后提出解決的思路,并認真思考這些問題解決的意義,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的現狀,推動航空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航空 活塞發動機 檢修崗位 問題 思考
引 言
航空發動機檢修是飛機檢修的重要環節,對檢修人員的專業素質、實踐經驗等都有極高的要求。同時,航空活塞發動機又是目前我國飛機發動機最常見的發動機類型,對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工作的梳理和反思能夠極大的促進檢修人員檢修技術、檢修理念的提升,使其具有更高超的檢修技藝,提高了航空發動機檢修的效率、效益,確保了飛機飛行安全。
1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過程也越來越智能化,例如,人工智能檢修,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系統會將發生過的檢修案例及很多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專家的檢修經驗等收錄其中。在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時系統會智能的完成檢修任務,一方面,減少了認為失誤對檢修結果的影響,并使檢修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另一方面,提高了發動機檢修的速度、準確性,使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具有更好的效益和可靠性。此外,系統還可以實現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的經驗共享,也就是一個人判斷故障、確定檢修方案及檢修的全過程能夠被很多人拿來學習、參考、借鑒,這樣就省去了很多麻煩,只要根據別人的經驗就能準確的判斷飛機發動機的故障類型,并利用別人的故障排除思路解決問題。這樣就造成了一些問題。例如,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中分工不明確,看似“能者多勞”,卻造成了責任混淆不清,追責難度大,檢修質量難保證等問題。而且由于智能化檢修系統的應用,檢修人員的專業能力降低,綜合素質降低,很多人對智能系統形成了依賴。其次,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工作缺少創新。智能系統再厲害,其對故障的判斷都是依賴人編輯的程序、提供的數據,計算機沒有思維能力。而人腦不同,他對事物進行聯想、分析,進而得出創新的、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當前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上就缺少人腦的創新性,大多數人只會按部就班的完成檢修任務。再次,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的保障模式太死板,檢修的精確度不夠。例如,兩臺活塞發動機,一臺設備老舊,一臺卻是新裝備,檢修中檢修人員不能針對發動機裝備的狀態設計科學的、有效的檢修保障模式,而是采用統一的、規范的檢修流程,這就會導致其中一臺發動機檢修不足或檢修過度。這種情況下肯定難以達到精準的、科學的檢修狀態,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也會受到影響。
2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工作思考
針對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中存在的這若干問題,最關鍵的是檢修人員要具備積極的、主動的學習意識,學習前人留下的經驗,學習活塞發動機的檢修實踐。一方面,通過實踐積累豐富的檢修經驗,并將其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對比、融合,以便更準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檢修人員在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工作崗位,積極地與其他同事配合,做到各盡其職、密切合作,以這樣的方式提高發動機檢修的質量,并使所有檢修人員有強烈的責任感,能夠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通過分工合作提高航空發動機檢修的資源利用率,使航空發動機檢修更專業。其次,檢修人員在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上的工作除了良好的完成檢修任務,還要不斷的思考、創新,要讓發動機檢修技術在不斷創新中得的發展。例如,發動機油箱進水造成的發動機停車故障,對于該故障的排除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檢修,還要思考解決此類事故發生的辦法,通過油箱防水改裝徹底杜絕此類事故。又如,燃油噴嘴堵塞這種故障出現的幾率不大,而其與發動機構件損壞有極大的相似性,兩種故障發生時發動機都有較大震動,一些時候發動機工作時還會伴隨一些奇怪的聲音,如鞭炮聲、崩裂聲,這些故障特點僅憑描述是難以掌握的,檢修人員要深入實際,大膽求證,積極創新,更真實、形象的描繪兩種故障的狀態,思考和研究兩種故障發生前的各種預兆,對相關數據進行精細推論,大膽推測,以尋找活塞發動機故障預防的最好方法,降低發動機故障發生的概率,最大程度的確保飛機飛行的安全。再次,檢修人員在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上要明確自身崗位工作的重要性,要認真的履行崗位職責,結合崗位管理條例的規定,將檢修工作精細化。同事之間要形成一種配合、制約的默契,個人在工作中要保持積極地、專業的、有序的工作態度,把每一個接觸到的活塞發動機都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客觀的對待各種發動機故障發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避免死搬硬套別人的檢修經驗,一定要將檢修的經驗、專業知識很好的消化掉,然后在重新構建自己的檢修心得,實現人腦與人工智能的完美配合,使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水平更上新層次,在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上做出更突出的成績。
3結語
總之,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工作越來越智能化,實現了在不拆卸前提下完成檢修任務,檢修人員在檢修過程中的作用似乎越來越微乎其微。但是,智能檢修系統再完美它也只能是航空發動機檢修中的輔助檢修工具,不能代替人的重要地位,亦不能推動航空發動機檢修技術向前發展。因此航空活塞發動機檢修崗位的檢修人員一定認清自己在崗位工作中的重要職責,要擺脫對智能檢修系統的依賴,在檢修實踐中不但的豐富自己的檢修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從而實現對崗位工作的創新研究,利用新思路、新方法讓自己的專業技能更精湛,以推動航空發動機檢修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明浩,航空裝備檢修質量管理與安全[J],信息記錄材料,2018(09):228-229
[2] 代友軍,航空活塞發動機排故基本原則與常見故障分析[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8(01):97-99
作者簡介:李天生 出生,1993年,性別,男籍貫,遼寧省鐵嶺市學歷,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航空機械。
杜俊,出生:1990 年,性別:男 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學歷:本科 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航空機械。
汪宇 出生:1992年性別:男 籍貫:吉林省四平市,學歷:本科 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航空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