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云
【摘 要】目的:探究補中益氣顆粒聯合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對產后盆底損傷患者的護理作用。方法:從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間足月順產的產婦中選擇55例發生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在治療中僅服用補中益氣顆粒與常規護理方式對盆底損傷進行治療;選擇同期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與護理方式的基礎上聯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統計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力、SDS評分、SAS評分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后,研究組的盆底肌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SDS評分、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產婦盆底損傷的治療,補中益氣顆粒與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用具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 補中益氣顆粒;電刺激;盆底損傷;盆底肌力;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84-0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function of Buzhong Yiqi Pill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injury. Method: 55 parturients who went through full-term normal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uly 2016 to January 2017 and suffered from pelvic floor injury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only the Buzhong Yiqi Pill was us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55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used in this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SDS scores, SAS scores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both groups were obtained.Results: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spons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regards of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injuries, a better therapeutic outcome can be achiev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Buzhong Yiqi Pill and pelvic floor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 treatment.floor muscle strength;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Buzhong Yiqi Pil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injury;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therapeutic outcome
盆底肌肉功能受損,是一種分娩時常見的并發癥。在整個妊娠期,胎兒逐漸發育成形,對盆腔底部的肌肉的壓力會逐漸增大,甚至會造成損傷[1]。而自然分娩的過程,需要盆底肌肉收縮,推擠新生兒來開母體的子宮到外界,而這個推擠的過程又是一個極易發生損傷的過程。當盆底損傷比較輕,患者會發生陰道松弛、便秘、尿頻等癥狀;當患者的病情較重時,尿失禁、子宮脫垂、直腸脫垂等癥狀會出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針對盆底損傷的治療手段,有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兩類。手術治療適用于病癥較為嚴重的患者且這種方式的副作用比較大[2]。非手術治療因其副作用比較少且對產婦的二次傷害小,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因此,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間,選擇部分盆底損傷的患者,進行補中益氣顆粒與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用的治療方案,以此探討治療效果,現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間足月順產的產婦中選擇55例發生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2-36 歲, 平均年齡(24.1±3.3)歲;選擇同期盆底功能損傷的患者55例作為研究組,年齡21-37 歲, 平均年齡(25.2±3.1)歲。納入標準:足月順產;產后半年經檢測盆底肌力小于3級。排除標準:剖宮產;既往盆腔手術;產后陰道有炎癥并未治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2.1 在治療前,使用臨床通用的會陰肌力測試方法(CRRBG)檢測兩組患者的盆底損傷情況。醫生叮囑患者在檢查前排空大小便,檢查時全身放松,采取側臥位,醫生將涂有潤滑劑的探頭輕伸入患者的陰道內,待計算機自動讀數。當患者的陰道收縮持續Os、1s、2s、3s、4s、5s或≥5s,分別對應患者的肌力為0級、1級、2級、3級、4級、5級[3]。
1.2.2 對照組服用補中益氣顆粒。由炙黃芪、升麻、柴胡、陳皮、生姜、白術(炒)、大棗、黨參、炙甘草、當歸等藥物配伍而成,由我院中醫科統一熬制,每日三次。
1.2.3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儀器來自于(法國PHENI公司。將肌電探頭放置在患者的陰道內放置,使得難以直接檢測的由盆底肌肉收縮而產生的電信號轉變為可視的視覺信號。患者在接受儀器護理之前應當排空膀胱中的液體,當患者自身感到陰道肌肉強力收縮但不疼時即為儀器護理治療的標準。患者可根據儀器顯示屏的波形圖譜,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盆底肌肉進行收縮放松訓練。醫生以患者的耐受能力表為依據,可適當改變電刺激的強度。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 調整電刺激的強度。每次治療持續30min,2次/天,每個療程持續半個月[4]。
1.2.4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所采用的護理方法如下所述:第一,護士應當積極的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根據患者個體與年齡的差異,為不同的盆底損傷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5];第二,對于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緊張的患者,護士的心理干預方案需要以安撫為主,護士應當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使患者的家屬詳細了解治療過程、充分認識家屬的陪伴與寬慰在患者的恢復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護士與患者家屬共同作用,使得患者能夠正視自己的疾病,積極的接受治療[6];第三,護士應當重視患者的自卑感與無力感,因為盆底損傷所帶來的一些病癥,比如說尿失禁、便秘、盆腔器官脫垂等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對于一些年輕女性,無法控制排尿使她們感到極度的自卑而且器官脫垂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在將來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護士保持與患者的充分溝通,進而從根本上使患者治愈的信心增強[7]。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力的分級情況。治療前后護士指導患者填寫SAS(焦慮自評量表)與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表。在SAS評分中,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后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最后的結果。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在SDS評分中,低于53分表示沒有抑郁癥狀,分數在53至62分之間為輕度抑郁,分數在63至72分之間為中度抑郁,分數大于73分為重度抑郁。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統計分析,其中,顯效為盆腔器官脫垂的情況得到改善,尿墊試驗結果為輕度;有效為器官脫垂情況有所緩解,尿墊試驗結果以輕度和中度為主;無效為器官脫垂情況沒有任何改善,尿墊試驗持續重度。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SPSS18.0軟件,用X2(%)檢驗表示其中計數統計,用t檢測(x±s)檢驗表示計量統計, 若P值小于0.05表明有統計學上的差異,數據可信。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力的分級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級情況沒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盆底肌力的分級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的對比 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對比 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盆底損傷,是一種分娩時常見的并發癥。在女性未妊娠的狀態下,盆腔與腹腔使前傾的子宮在壓力的作用下向骶椎尾椎方向推動[8]。當女性進入妊娠期,腹腔的壓力自然而然的發生變化,使得子宮被變化的腹壓推向盆底肌肉。胎兒逐漸發育成形,子宮承受的重力漸漸增大,盆底肌肉所承受的來自子宮的壓力也相應的增大,起支撐作用的盆底構造的負擔增加,時常處于疲勞狀態[9]。在此期間,變大的子宮會壓迫一側的髂靜脈(通常為右側),所造成的血液回流障礙使得盆底的組織常常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進行表現出肌力減退、功能下降的狀態。除此之外,在妊娠期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產生了改變,激素使得盆底的一些結締組織變得更加疏松。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盆底組織的支持力下降,導致了盆底損傷的發生[10]。
在整個妊娠期,對盆腔底部的肌肉的壓力會逐漸增大,甚至會造成損傷[11]。而陰道分娩又是一個極易發生損傷的過程,但是還沒有關鍵證據能夠證明陰道分娩是導致盆底損傷的決定性因素。在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因胎兒娩出的一系列過程而受到擠壓,起支持作用的部分盆底組織出現過度擴張的現象。器械輔助、會陰側切、會陰撕裂傷能夠使部分盆底肌及分布在其中的神經血管發生斷裂,造成了盆底組織的損傷。然而,實際上陰道分娩是一個動態多變的過程,選擇什么樣的助產方式、是否選擇會陰側切、胎兒的身體大小、產后是否接受恢復性護理,這些因素與產后發生盆底損傷的幾率密切相關。
目前針對盆底損傷的治療手段,有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兩類。當盆底損傷比較輕,患者會發生陰道松弛、便秘、尿頻等癥狀;當患者的病情較重時,尿失禁、子宮脫垂、直腸脫垂等癥狀會出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2]。手術治療的方法適用于病情比較偏重的患者,患者必須要依靠手術將盆底的組織結構重建以實現治療的目的,但是這樣的手術操作的并發癥比較多。相對于手術治療而言,非手術治療帶來的創傷小,并發癥少,常作為治療盆底損傷的首選方法。
使盆底肌肉的功能得到恢復能夠有效治愈盆底損傷。因此在產后以及確診盆底損傷后,應及時對患者提供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護理。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電刺激治療能夠鍛煉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與協調功能[13]。
傳統醫學認為產婦分娩的過程會使得婦女的中氣出現下陷,臟腑下垂,進而出現子宮脫垂的現象,因此,服用補中益氣的藥物能夠針對性的治療產后盆底損傷。本研究中選擇炙黃芪、升麻、柴胡、陳皮、生姜、白術(炒)、大棗、黨參、炙甘草、當歸等藥物配伍,為方便患者的日常服用,選擇了顆粒制劑。經過補中益氣顆粒與電刺激治療聯用的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級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這種聯用的治療方法是有效的。
除了藥物與電刺激治療聯用,護士在產后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顯得更為重要[14]。由于每位患者的家庭背景與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導致每個人對與自己身體出現的一些癥狀,例如尿失禁、子宮脫垂等接受程度不一樣。有些患者則很坦然的接受自己身體上的疾恙,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與護士的護理。而有些患者比較敏感,容易受到驚嚇,這時候需要護士積極的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根據患者個體與年齡的差異,為不同的盆底損傷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以安撫為主,同時護士應發動患者家屬,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家屬的陪伴與寬慰在患者的恢復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多方努力下,患者能夠正視自己的疾病,積極的接受治療[15]。
在護理中,患者的自卑感與無力感應當引起護士的重視,因為盆底損傷所帶來的一些病癥,比如說尿失禁、便秘、盆腔器官脫垂等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對于一些年輕女性,無法控制排尿使她們感到極度的自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護士保持與患者的充分溝通,進而從根本上使患者治愈的信心增強。SDS與SAS評分是臨床中常用的評價患者抑郁與焦慮評分的表格。以這種方式進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SDS與SAS評分顯著降低(P<0.05),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緒顯著性降低,這說明了在盆底損傷的治療中,適當的心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這對于疾病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關于治療的有效率,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補中益氣顆粒聯合電刺激治療中應用心理干預的護理手段,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產后盆底損傷的治療中,補中益氣顆粒與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聯用,再加上心理干預的護理,不僅能夠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也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愈后生活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良樂, 劉敏, 戴鳴海,等. 盆底肌電刺激聯合膀胱訓練治療不完全脊髓損傷術后排尿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38(11):853-857.
[2] 丁祥鳳, 張永紅. 探討女性盆底損傷致尿失禁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17):249-250.
[3] Ak H, Zeybek B, Atay S, et al.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uterosacral ligaments in uterine prolapse.[J].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6, 49(16-17):1238-1242.
[4] 馬玲, 李花, 穆蘭芳,等. 電刺激生物反饋、陰道錐聯合盆底肌鍛煉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前瞻性隊列研究[J].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7, 26(12):928-930.
[5] 靳翠平. 妊娠與分娩相關盆底損傷的研究進展[J]. 實用臨床醫學, 2017, 18(5):102-103.
[6] Ai F F, Mao M, Zhang Y, et al. Successful use of pessary for uterine prolapse after pelvic trauma in a nulliparous young female: A case report.[J]. Medicine, 2018, 97(12):e0139.
[7] 曹錦慧, 鄭春艷, 羅樹玲,等. 盆底肌鍛煉與盆底肌鍛煉聯合電刺激對多發性硬化癥女性性功能障礙的療效比較[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6, 26(19):120-123.
[8] Miyasaka H, Orand A, Ohnishi H, et al. Ability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obotic training for paretic upper limb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 Medical Engineering & Physics, 2016, 38(11):1172-1175.
[9] 張陸, 林文欣. 側切——人為盆底損傷與自然裂傷對產婦的近遠期影響[J]. 婦產與遺傳(電子版), 2016, 6(1):11-14.
[10] 朱蘭. 中國女性盆底肌肉鍛煉的狀況與未來[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7, 33(1):19-20.
[11] 陸佳紅, 肖韻悅, 張薏,等. 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盆底肌肉功能鍛煉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7, 26(2):133-135.
[12] Ladi-Seyedian S S, Sharifi-Rad L, Manouchehri N,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cutaneous interferent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lus behavioral therapy and behavioral therapy alone on constipation in postoperative Hirschsprung disease children[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16, 52(1):177.
[13] 謝偉, 孫峰, XIEWei,等. 肛提肌損傷與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關系研究[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6, 25(7):534-537.
[14] 蔣奇慧, 李晉芳, 張珂銘,等. 盆底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尿失禁患者的臨床觀察[J].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7, 44(4):379-382.
[15] Siersema P D, Bredenoord A J, Conchillo J M, et 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EST) of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 for Refractory Gerd and Two Year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Trial[J]. Gastroenterology, 2017, 152(5):S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