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麗
【摘 要】目的:掌握交通事故急救措施,分析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院前急救。方法:通過分析2016年至2017年310例交通事故。結果:面多復雜的交通事故,做好院前急救是很重要的。結論:加強對交通事故院前急救的認識和培訓。
【關鍵詞】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措施;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交通事故具有突發性,復雜性,傷情重,無法預料的救治現場等對院前救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院前急救在挽救重大交通事故中的傷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現在就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診的310例重大車禍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所做的急救與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診處理的310例交通事故患者中,男性265例,占85.4%;女性45例,占14.6%;年齡1-81歲,現場死亡6例,入院后死亡3例;四肢及頭顱損傷最多,其次是胸腹,聯合傷少。
2 快速反應與評估
2.1 接到120派車單后的快速反應 接單后,根據簡單的呼救信息,迅速了解事發地點的距離,傷員大致情況,并且迅速做出判斷,準備好急救的物品和藥品,如需增派車輛應立即與120提出增援,3分鐘出車。上車后立即與現場呼救者確認事發地點環境與最捷徑,快速,安全道路,以免因繞路使患者錯過最黃金的急救時間,告知呼救者轉移至安全地帶并且保持手機暢通以便隨時聯系。
2.2 傷情評估 如為多人患者,先到的醫護人員為現場臨時總指揮,對傷情和病情快速而準確的進行評估,果斷的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邊檢傷,邊分類,邊搶救同時進行的原則,確定急救的順序和輕重緩急。
3 救護措施
交通事故突發,危險,尤其是多人,多發傷者,醫護人員遵循現場救護“先搶后救”、“先重后輕”、“先救后送”“先復蘇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的原則進行。
1)位置和體位將患者移至安全地帶,免受二次損傷并且有利于搶救;置于擔架,根據病情給予去枕平臥或者坐位,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暢這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關鍵,平臥,頭偏向一側,松開頸部衣領,清除口鼻的異物、血塊和分泌物,以防止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必要時行氣管切開;給予氧氣吸入。
3)心肺復蘇對于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立即給予心肺復蘇術,必要時用人工呼吸氣囊通氣,肌注或靜脈輸入新三聯,呼吸三聯急救藥物。
4)開通靜脈通路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最好是離心臟相對近的一些部位,如周正中靜脈或頸外靜脈,使用靜脈留置針,易于穿刺固定并保障液體快速而通暢,有利于對休克和創傷出血患者擴充血容量,糾正休克,進行補液以維持血容量,使用升壓藥提升血壓。
5)有效的止血措施創傷性外出血最簡單而易于操作的止血方法是,傷口用輔料和紗布直接包扎,松緊度要適宜,搬動時注意不要移位;動脈出血,手指壓在血管的近心端,用指血鉗夾止血,在用輔料包扎;加壓包扎止血法用于四肢、頭頸、軀干等體表血管較深大的出血傷口,先輔料填充,在用繃帶加壓包扎,加壓力量以能止血,而遠端仍有血循環為準;氣壓止血帶有效控制四肢出血,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肢端的顏色,定時放松;如患者無外出血,表情淡漠,臉色蒼白,考慮內出血可能,應迅速開通靜脈,吸氧,保暖;
6)骨折固定頭頸部骨折用頸托固定;四肢骨折用夾板,繃帶固定;疑是肋骨骨折應立即制動用胸袋固定;這些都不宜過分牽拉傷肢。開放性骨折的不宜現場強行復位以免加重損傷和增加感染機會;脊髓損傷患者搬動時采取水平位放置于擔架上,防止屈曲和扭轉,減少繼發損傷;顱底骨折的禁止填塞或者負壓吸引,以免引起顱內感染。
7)腹胸部損傷開放性氣胸者,易照成呼吸困難,發紺和休克,應立即封閉傷口,給予半臥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腹部損傷的患者,配合醫生檢查有無內臟破裂出血,有傷口的給予包扎,防止因腹壓升高照成內臟脫出。有內臟出血的不可將其還納腹腔,以防止感染,用治療碗覆蓋,妥善包扎。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以便隨時急救處理。
4 安全轉運
在返回途中,一定不間斷搶救和治療,如靜脈輸液,吸氧管,心電監護儀,無扭曲,移位和脫落,保證所有的管路連接通暢;搬運的整個過程要保持正確無誤;骨折的患者根據不同的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搬用方法;密切觀察病情,生命體征。如遇到病情突然變化的,隨時處理。與院內科室做好溝通,以節約時間,位患者爭取時間。
5 體會
1)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吃苦耐勞,才能應付復雜多變的交通事故現場不同傷病情人員,適應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的院前急救工作,還要有嫻熟,精通的護理急救本領。同時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如路途較遠,寒冷的冬季要帶好厚衣服。
2)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 交通事故中,大多時候有交通警察,消防官兵,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做好每一環節,做好交接,必要時候簽字。
3)做好解釋和疏導,避免醫療糾紛 情況復雜,病情危及,患者及家屬易急,易怒,不理解,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忙而不亂,沉著冷靜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解釋,及時化解糾紛,贏得理解與信任。
4)醫院方面要重視急診科院前急救職能,如在醫護人員的數量要多,資歷要高,急救設施的配置滿足現場急救的需要。
5)動員社會力量支持“120”出行,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意識;如有特殊交通事故,可以要求警察開道引路,可少走彎路,直達現場,爭取時間。
6 結果
我院從2014年以來,加大了對“120”的投資力度,加派車輛9臺,增加醫務人員班次,平時進行院前急救知識的培訓和演練,增加收入,大大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出色的完成多次交通事故的院前急救,就本組病例中,有效的減少了死亡率,減低了傷殘率!
7 結論
院前急救護理任重而道遠,交通事故本身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要使院前急救工作更有效,快速的進行,從而真正的達到搶救生命,延緩病情并且安全轉運的目的,對急診科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院從2014年起加大了對“120”的投資力度,加強院前急救知識的培訓和演練,促進了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成效提高。
參考文獻
吐爾遜汗,卲香香.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措施及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3,26(1):273-274.
葉翠萍,汪愛玲.交通意外院前救護體會[J].現代保健·醫學創新研究,2007,4(32):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