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 魯可鑫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優勢評價體系的研究,分析指標影響因素,并整合多重評價指標,采用頻度分析法將頻率較高的指標作為標記,以大連和鞍山為例,對創新能力指標進行比較與分析,并結合遼寧省地區現存的生產經營現狀、國家政策,找到適合遼寧省的區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指標,為遼寧地區的發展提供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優勢;評價指標;頻度分析法
一、引言
區域創新能力是個體感知環境變化、發掘現有資源和培育競爭力以通過開展創新活動重新整合區域資源、塑造競爭力的能力。區域創新能力所對應的主體是某一個特定區域的目標客戶群,包括個人和政府、媒體、非營利性機構等多個組織。區域創新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它是某一特定地區通過對高校在論文、學術、科技等多方面的培養,以及對中小企業的創業理念、經營模式、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是這一特定區域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了區域的競爭力。為了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各地區的區域創新能力,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指標進行分析與研究,進行綜合指標的評價,并且通過采用頻度統計法,對區域創新能力評價研究報告和論文進行統計,選擇并確定使用頻率較高的相關指標,建立本研究的指標體系,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數學評價模型對其進行評價、分析。最后通過比較全國區域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指標,結合遼寧省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現狀,得到具有符合遼寧現實和特色的指標,從而對遼寧省區域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本文針對國家政策、現狀等多種現實因素,結合中國區域創新中現有的企業以及多部門的經營、管理現狀,建立具有遼寧地區特色的區域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嘗試根據遼寧現狀,吸取已經成功構建區域創新的地區的指標體系,探索構建一套層次合理、具備科學性的區域創新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評價模型。
二、現有的區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
中國近幾年尤其關注自主知識產權的問題,國家鼓勵企業、教育機構、公益機構、政府等多部門進行創新,各個部門的創新帶動整個地域的創新,提高當地的區域創新能力,進而實現當地GDP的提高,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國家對于區域創新的體制較為成熟,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機制,但是在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優勢的研究上較為薄弱,尚未有遼寧地區獨特的指標體系。朱玉春、付輝輝利用專利授權量描述區域創新能力,以我國八區域劃分理論為基礎,通過1996年-2005年的相關數據分析認為我國區域創新能力差異呈擴大趨勢。甄峰曾在2000年提出以知識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為基礎和核心的評價體系,具體指標如表:
由于甄峰所提出的理論時間過于久遠,不適合現在的發展環境。同時,我國區域創新的指標體系中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創新資源投入能力、創新產出、創新環境投入、人才實現能力和國家政策等多項指標都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F存的評價體系因缺乏選取協同性的指標,單一的指標不能滿足企業以及多部門的創新,創新的需要加強知識和技術的融合,多主體、區域間的合作將成為未來創新發展的核心。結合遼寧地區實際情況,對遼寧地區區域創新能力建立指標體系,并以遼寧省大連市和鞍山市為例,對兩地的創新能力優勢進行比較,進而找到最適合遼寧地區的區域創新指標。
三、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優勢
本文以遼寧省大連市和鞍山市為例,兩地人均GDP指數相近,對兩地的區域創新指標進行優勢的比較。大連市是遼寧省經濟的龍頭,主要發展高技術產業,因為比鄰日本,跨國企業居多,并且大連高校眾多,為大連帶來眾多的高新技術人才,在大連市場和政府共同的作用下,創新投入增加的較多。大連市的區域創新正在不斷完善和改造,創新環境較好。鞍山市因為有獨特的煤礦產業,專業技術人員較多,但是缺乏技術方面的高級人員,國家對于鞍山的關注度較低于大連,創新的投入與產出均低于大連。
四、本研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本研究基于國內外現有文獻的研究,吸取以往文獻中設立評價指標體系的經驗,按照系統性與邏輯性結合的原則、主體性與協同性結合的原則、靜態與動態結合的原則、可比性與操作性結合的原則建立適合遼寧省地區的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由于遼寧最近幾年的資源較為匱乏,所以結合遼寧實際,我們增加了資源能力創新這項一級指標。
本文將下載率較高的區域創新評價體系指標進行整合,根據頻度統計法得到頻率較高的指標作為備用指標,將其進行同類型整合。同時,根據遼寧地區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本文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資源能力創新、人才創新、制度創新這五大方面來作為遼寧省地區區域創新評價體系的指標(如表2)。
五、結論
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越來越重視區域的創新能力,建設地區的區域創新能力對全國GDP的增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遼寧省要想擺脫掉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宿命,就不能再依靠快要消失的資源,必須建立自己獨特的指標體系,逐步走向創新。企業要在區域創新能力的形勢下,做區域的領頭羊,一個區域創新能力的好壞,離不開當地企業的貢獻;其次,高校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新技術人才時區域創新發展的動力,不斷推動整個地區的創新能力。由于遼寧地區現有資源匱乏,應重視資源能力的創新,并且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建立創新的思想和態度,高度重視企業、學校等各個部門在區域創新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OSIG,TEECE DJ,CHYTRY J.TECHNOLOGY,Organization,and Competitiveness:Perspectives on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7-66.
[2]朱玉春,付輝輝,黃欽海.我國區域之間技術創新能力差異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08,22(2):107-112.
[3]甄峰,黃朝永,羅守貴.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0,12,25
[4]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04-2005)[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