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低碳經濟理論為基礎,在分析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出口市場分布以及低碳經濟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針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深入探討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低碳經濟;機電產品;出口;影響;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8-0038-03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low-carbon strategy of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export in the era of carbon tariff,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port structur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distribution of export countries and the domestic low carbon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ed by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to find the bottleneck of the expor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the era of carbon tariff.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the era of carbon tariff,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low carbon economy on the export of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ow-carbon Economy;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ducts; Export; Impact;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簡介]韓麗鵬(1974-),女,吉林九臺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雖然迅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愈發嚴重影響生態環境,這一問題威脅著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全球氣候愈來愈暖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了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機電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其產品出口遭受到極大的挑戰。
一、低碳經濟的含義
英國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現已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接受,成為全球公認的一種新型可持續發展模式。與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不同,其思想是通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創新技術和制度及開發新能源等方式來改變經濟增長,盡最大可能降低高碳石化能源消耗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基于這種共識,歐美等國提出了“碳關稅”,對高耗能產品的進口征收排放關稅,特別是CO2排放關稅,其實質是行貿易保護之實。碳關稅是近年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經常使用的“綠色壁壘”之一。
二、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一)出口總量
自從1995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產品以來,其出口額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29.5%增長到2014年的56%。2014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05萬億元,增長2.6%,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2003年以來機電產品出口額已經超過了外貿出口總額的半數,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從增長率來看,1995—2014年的二十年間,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波動較大,最低的一年是2009年,增長率為-13.4%,是唯一一次負增長。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經歷了自2008年11月以來的連續大幅下挫。2011—2016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支撐外貿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這在機電貿易領域表現尤為突出。2007—2016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由以上數據可知,機電產品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中舉足輕重,并且在機電產品的出口結構中,電器及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的出口比重都比較大,分別占到機電產品出口額的41%和33%,然而電器及電子產品、機械設備這類機電產品都是屬于碳足跡較高的產品。所以一旦開征碳關稅,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必然會受到影響。
(二)出口市場分布
2016年,美國、中國、德國、中國香港和法國是全球機電產品進口額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我國機電產品占美國機電產品市場份額的27.2%,墨西哥和日本分別以16.8%和11.4%的份額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我國機電產品占德國機電產品12.4%的市場份額。2016年我國香港地區機電產品進口近五成來自內地。我國機電產品占法國機電產品市場的6.4%,我國是法國前十位進口來源地中增幅最高的國家。然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債務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對歐美等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形勢并不樂觀,但對于日、韓、中國港澳地區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及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卻快速增長。由于開征碳關稅,我國機電產品所面臨的出口狀況不容樂觀,開始出現瓶頸。
三、低碳經濟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的影響
(一)出口成本提高
在低碳經濟浪潮下,世界各國征收的“碳關稅”必將使能源密集型機電產品的出口成本增加。“碳關稅”將使我國很多制造企業為達到進口國的環境標準不得不接受很多檢測、檢驗和認證以及由此產生的各項費用。由于我國機電企業技術水平不高、融資能力有限、管理水平較低等原因,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其單位產品能耗比我國低30%左右。尤其是在熱加工工藝環節,國外鑄造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僅為每噸鑄鐵消耗0.2~0.3噸標準煤,而我國卻為0.4~0.5噸標準煤;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熱處理行業每噸工件熱處理平均能耗在450kW/h以下,而我國平均能耗卻為660kW/h。因此,我國機電企業為了不被征收“碳關稅”,將不得不在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上加大投入,這將增加我國機電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國際市場價格,從而失去價格競爭優勢。
(二)出口規模將縮小
我國機電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美市場。2015年我國對美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2488億美元,約占對美出口總額的60.8%,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18%。同年我國對歐盟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2110.9億美元,約占對歐全年出口總額的52%。一旦美國征收30美元/噸的碳關稅,中國出口總額將下降0.7%,對美國出口將下降1.7%;如果征收60美元/噸的碳關稅,我國對美國出口將下降2.6%以上。因此,美國、歐盟如果對我國出口產品征收碳關稅,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受到不利影響,在美國、歐盟的出口規模和市場將會縮小。
(三)機電行業就業率下降
機電行業是我國工業領域的重要行業,對國民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到2016年底,我國機電制造行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工業從業人員的17%左右,約6000萬人。如果開征30美元/噸的碳關稅,第一年我國就業崗位會減少1.22%,到第五年還會減少1.18%;如果開征60美元/噸的碳關稅,第一年我國就業崗位會減少2.39%,到第五年還會減少2.33%。碳關稅開征對機電行業的儀器儀表辦公機械、通信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產生的影響最大,在60美元/噸的碳關稅稅率下,儀器儀表辦公機械、通信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第一年就業崗位將分別減少1214%、6.14%和5.41%,導致很多中小型機電企業倒閉,從業人員失業。
四、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低碳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制定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戰略。為了減輕碳關稅的短期貿易抑制效應,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應當調整市場的份額分布,在穩定歐美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辟新興國家市場,加大機電產品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份額,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出口市場格局。
2.創造良好的低碳化發展政策環境。我國政府應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內政策環境,合理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金融政策等大力支持我國機電產業快速向低碳經濟發展轉變,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和技術支持等政策手段來幫助那些高消耗、高排放的出口企業向發展低碳經濟轉型。
3.加強對WTO規則及各國稅收和碳交易政策的研究,增強在相關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碳排放標準以及碳關稅的征收機制。我國應積極主動參與到國際碳排放量參照標準制定的國際談判中,增強在國際氣候問題上的話語權。另外,我國各級政府應積極研究TBT協議,并提出維護自身利益的政策主張和原則立場,避免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征收不合理的碳關稅來損害我國的貿易利益。
(二)企業層面
1.大力研發并運用低碳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機電企業只有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解決機電產品的高碳問題。我國機電企業應結合國外發達國家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及我國機電行業的技術及能源消耗貿易結構現狀,重點發展節能技術和清潔技術研發,開發風能、水電、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工業應用技術,減少機電行業對石化能源的過度依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研發能夠提高生態效率的生態產品設計技術以及資源利用整體優化集成技術,努力攻克石油、化工、建材等重污染行業的清潔技術也是我國機電企業的當務之急。另外,大力發展低碳前沿技術,牢牢把握科技創新,跟蹤研究國際低碳技術新趨勢,組織實施重大低碳技術科技研發與示范項目,是中國機電行業應對國際低碳壓力和氣候變化影響的現實選擇與長期策略。
2.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國企業應逐步調整出口產品的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加大對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的開發和利用,以降低煤炭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早日實現新型能源的替代,目前我國已應用電熱發電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兩種技術,而且核能發電在我國有很大發展空間。
3.完善機電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我國機電企業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機電產品的技術標準體系,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出口機電產品環境標志認證,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法,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機電產品。
4.擴大內需,拓展國內機電產品市場。目前,我國國內對機電產品的需求潛力較大,企業應把握好國內市場,將部分產品營銷轉向國內市場,適當擴大內需,適當降低機電產品的外貿依存度。
[參考文獻]
[1]石紅蓮,趙越.美國擬征收碳關稅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J].生態經濟,2018,34(2):61-65.
[2]董思璠.基于碳關稅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利弊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8):159-161.
[3]張文文.美國征收碳關稅對中國經濟和碳排放的影響[D].中國礦業大學,2017.
[4]李可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D].山東大學,2017.
[5]葉允最.碳關稅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機遇與挑戰[J].商場現代化,2016(7):21-23.
[6]秦廣斌.低碳經濟對我國機電行業貿易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3(12).
[7]張亞姣.中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低碳化發展研究[D].廣東商學院碩士論文,2012.
(責任編輯:喬虹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