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強
摘 要: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修養、道德品質和政治立場,從而融入社會、幫助他人、提升自我。地理學科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能夠對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產生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應該將道德教育融入課堂。本文通過對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探究,分析目前高中地理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推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蘊涵的德育因素
(一)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培養為祖國建設做貢獻、用愛國情懷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祖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
(二)唯物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滲透在各個知識點之中讓學生進行學習和理解,從而養成客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自然界中的各種變化。
(三)生態文明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通過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講授,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加深學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現存不足
(一)重視知識講授,忽略德育滲透。高中地理教學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一名教師往往要教四五個班級,因此教師教的課多、接觸的學生數量也多,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德育相關的教育。
其次,當前的教學考核體系也更多關注分數,以學生成績作為衡量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而德育卻無法用清晰的評價體系進行考核,因此很多教師也沒有將德育作為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
(二)教師對德育觀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教師認為德育應該是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或者由班主任老師傳授,忽視了在自己學科中的德育因素,而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價值目標應該是既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受用一生的地理知識和常識,又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使他們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具體策略
(一)合理規劃課堂內容。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其實已經有很多滲透了德育的內容和知識點,因此這其實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備課程度提出了要求,在備課時不應忽視德育部分內容,更應該更加重視教材中與德育相關的案例與材料,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規劃。
例如教師在講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時,有一節專門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其中涉及生態農業的部分用一個案例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藉由這個案例,為學生介紹我國生態農業的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并使學生了解到生態農業的本質是節約高效,物盡其用。
(二)運用新媒體教學方法。在互聯網時代,隨著各種教學手段的普及,教師在授課中可以應用更多新媒體技術,例如視頻、PPT、微課等方式,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理解記憶的目的,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生活的祖國與家鄉。
例如教師在講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時,有一節講的是地理信息技術與區域地理環境研究,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結合著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多次洪水、泥石流、堰塞湖險情來進行講解,為學生展示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所生成的災區衛星圖像,并對學生說明,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技術與發展,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使學生為祖國的發展感到驕傲。
(三)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停留在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階段,相對沉悶,也不利于進行德育滲透。良好的課堂環境應該是師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中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在體驗中學到知識,得到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一舉兩得。
例如教師在講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時,在關于交通運輸的部分,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所在城市的交通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是上下學時段對城市道路進行簡單調查,分析城市道路利用率情況,規劃是否合理等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而且還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意識,實踐能力得到了增強。
(四)在互動中滲透德育思想。課堂教學的主體不應該是教師,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和水平,從而使德育滲透到地理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師講解我國西北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時,教師不應該只是直接將解決方案灌輸給學生,可以采取互動模式。讓學生們探討如何才能合理調節農林牧三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何才能做好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宣傳教育。在思考的同時,學生們將更加關心農民的生產生活,關注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從而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
綜上所述,作為人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在高中的教學內容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常識、掌握知識,還可以了解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現狀,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更可以為學生未來成人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俊.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0).
[2]曹惠平.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