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摘 要:當前,通過課程知識內容提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是教師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價值進行相應的分析;其次,具體說明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價值分析
2016年小學思想政治課程中提出核心素養概念,同時思想政治課程重新命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相比于原先的思想政治課程來說,其教學內容不再只是理論知識的講述,而是課程內容與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高效融合。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同時教學內容更加實務。并且,該課程的教學標準中提出: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從而形成懂法以及守法的好公民。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與法制觀念,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差距較大。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與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所以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和學習中的實例進行課程講解。然而,部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所引用的案例并不符合當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從而可能使得學生無法理解課程內容,甚至學生出現思維混亂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學生真實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進行案例分析。
(二)部分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不能夠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們的不同學習需求,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從而不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素養。而且,教師對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運用相同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完全相同。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利于小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善于調動學生學習氣氛。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精神力不集中或者頻繁搞小動作等問題。部分老師針對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只是進行批評和懲罰,而很少進行鼓勵和指導。小學生的心智較為脆弱,所以他們被批評后可能對課程或者老師出現抵觸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鼓勵和指導小學生如何進行高效的學習。如果教師一味地運用批評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甚至可能出現相反的狀況。
三、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實施課堂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人員可以運用生活實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快地理解課程知識。而且,課程知識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當地熱點事件,將事件內容與課程內容進行融合,使得課程內容也能夠作為生活實踐的指導。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師能夠引入身邊的事件或者案例,防止出現案例與生活不相符的問題。教師要明確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地區特征,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
(二)教師要關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同時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異較大,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差異內容,從而有效地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適當的教學內容,不同年級和地區的學生可以運用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和理解能力搭配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實施分層次的教學內容,是小學生提升自身核心素養的重要保障。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活躍學習氣氛,同時鼓勵和指導學生正確學習課程內容。小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所以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精神力不集中的狀況。當小學生出現聽課不認真時,老師可以對其進行指導和鼓勵。而且,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實施教學內容,并引導小學生進行知識思考。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以及提升核心素養是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積極運用創新型課堂,從而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不斷提升學生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如果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違法違紀行為,學生們要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我。
參考文獻:
[1]林曉波.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
[2]錢金戈.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分析[J].中外交流,2018,(6).
[3]閻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研究[J].新智慧,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