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伸華
摘 要:一堂數學課成功與否,如何恰當運用啟發式教學,設計恰當的“啟發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師生間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數學課堂中設計具有趣味性、銜接性、靈活性、適度性等的“啟發點”,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和保證。
關鍵詞:數學教學;啟發點;思維能力
在教學思想史上,啟發式教學思想源遠流長,它是古代個別教學下的必然產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設計恰當的“啟發點”尤其重要。下面結合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啟發點”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思維的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便會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發展學生敏捷的思維。比如,在講“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時,教師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一天路過桃園,孫悟空、豬八戒見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唐僧說:“要吃桃子可以,但是你們必須答對兩道題。”孫悟空、豬八戒連連點頭說:“行,行,師傅快些出題。”唐僧說:“有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人,每人得幾個?”悟空一聽,哈哈大笑,這還不簡單!他們倆都在地上寫了個“1”字。師傅不緊不慢地說:“要是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人,每人得幾個?”豬八戒撓撓肚皮,答不上來,孫悟空眨眨眼晴,想了想說:“我知道,每人半個。”師傅說:“答得對,請你們用數字寫出來。”兩個徒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來寫。講到這兒,老師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這個忙嗎?誰會用數字表示半個?”這個問題把同學們難住了,一個個瞪著眼,歪著頭想不出來,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老師身上,教師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組織教學,這時的學生,興趣盎然, 思維活躍,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二、“啟發點”的設計,要具有銜接性
在教學中,教師掌握好教材的基本原理及其知識點的銜接性,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銜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可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易于理解新知識,達到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能力,高效獲取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舊知識所含相同因素的多少,恰當設計啟發點,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使新課不新,難點不難。例如:在講“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根據除法,分數和比的關系及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之間的聯系,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作為銜接點,遷移知識較好,在新授課之前,可先設計出以下啟發點:
1、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a:b還可以寫成怎樣的形式?
3、怎樣把分數改寫成比?
4、怎樣說明這幾個“比”相等呢?
以上啟發點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說明比的基本性質,這樣的啟發點充分起到了遷移知識的作用,使學生理解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自然而輕松地掌握了新知識。
三、“啟發點”的設計,要具有靈活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多思多想,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提出富于變化,具有靈活性的啟發點,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要把著眼點放在訓練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上,達到“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而決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正確的答案。例如:在講“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通過不同的“啟發點”一題多解:“甲、乙兩地相距120千米,甲騎車從甲地到乙地要6小時,乙步行從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問甲、乙兩人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出發幾小時后相遇?”當學生不能領悟題意時,提出以下問題:
1、依據甲應行駛的路程及其速度,乙應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如何解答?
2、從工程問題角度考慮,根據總路程及甲乙的速度和甲乙各應行駛的路程及其對應速度,又該如何解答?
這樣的啟發點,學生會沿著不同路徑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和解題方法,得到許多不同的解法,從而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及創造性。
四、“啟發點”的設計,要具有適度性
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啟發點”要注意深淺適度,切忌過難或過易,應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確定“啟發點”的深淺度,過易了,學生張口就答,不假思索;過難了,使學生無法思考,無從回答。這就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水平的前提下確定適宜的難度。俗話說:“跳一跳,摘桃子。”教師提出問題后,好學生略作思考,中等生一番思考,困難生反復思考才能準確答上來。例如:在教學“有7個蘋果,梨比蘋果多3個,梨有多少個?”這道題時,教師在板書出梨、蘋果圖后,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2、這道題中梨多還是蘋果多?
3、求梨有多少個,就是求什么?
這三個深淺適度的啟發點,使學生很順利地理解了題意,明白了求梨有多少個就是求比7個多3個的數是多少,屬于“已知少數求多數”用加法計算的類型題,并掌握了解答此類題的途徑及方法。
另外,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所設的“啟發點”要有梯度,應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新課啟發點應易不應難,鞏固練習課的啟發點應適當增加難度,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學生的思維水平能較快得到提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啟發點的選擇,應當遵循“啟發式”的教學原則,充分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大量有用之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佩剛,譚善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60.
[2]易煉成.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