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愛國
高中語文中選人教材的文章都是經典的文章,包含小說、散文、詩歌,還有一部分文言文。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充滿了語文味。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在掌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從而感受無窮的語文味。
一、動情誦讀感情濃烈的句子。創造“情味”
韓愈在《進學解》中明確指出:“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由此可見學習、賞析文章要誦讀,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感受語言的魅力、語文的味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常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讀賞結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知曉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如果一節語文課,沒有瑯瑯的讀書聲,那必定是一堂失敗的語文課。
比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我先讓學生帶著“你怎么理解‘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這一問題去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但是學生在通讀全文時,教師并不知道學生朗讀的效果。所以,當學生朗讀完以后,指名讓幾個學生做示范朗讀。比如,學生在朗讀“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這一內容時,就要指導學生讀得緩慢一些、深情一些,這樣才能和提挈全文的那句相呼應。最后,全班學生齊讀這一句,加深學生讀本句的理解,從而實現在朗讀中品味作者情感的目標,以創造出語文的“情味”。
二、咀嚼品評意味特殊的詞句。創造“品味”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文本本身的解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文本,進入到文字的世界中去,這是語文學習的本原本真,就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常常帶領學生去品析那些具有特殊內涵和意義的字詞句,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品味能力,提高學生對文本的鑒賞力。
比如,在講《祝福》一文時,我發現文章中有很多重復性的詞句,尤其是祥林嫂的重復的詞句更加典型。祥林嫂在敘述自己悲慘的命運時,總是這樣開頭:“我真傻,真的”這一內容一方面寫出了祥林嫂的悲慘命運,一方面寫出了祥林嫂作為弱者的“哀嚎”,但是當祥林嫂和旁人講述自己的遭遇時,旁人又用她曾說的話來堵住她的嘴,這突出了當時人們的麻木、愚妄,同時更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因此,在教學時,我帶領學生著重分析這一內容,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怎么看祥林嫂總是說:“我真傻,真的”這一事情,下文中別人又用祥林嫂的話來堵她的嘴,該怎么理解?
通過這一問題,學生就能在問題的引導下反復地誦讀課文了,通過聯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反復出現的詞句,學生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加之有寫作背景的支撐,學生自然就理解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對象。所以,讓學生品味那些特殊的字詞,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意圖,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情感審美。
三、靜心批注深奧難解的句子。創造“原味”
黃厚江在《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和實踐》一書中說:本原,就是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熱愛母語和運用母語能力的課程目標。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發現、創造語文的“原味”,就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發現文章的內涵,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我看來,語文教學的成功不在于一節課講授了多少語文知識,而在于學生在一節課中學會了多少知識。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多,教師就要把閱讀的機會給學生,讓學生以批注的方式學習、思考語文的奧秘。
比如,在教學《滕王閣序》一文時,我先帶學生閱讀了一遍文本,然后我為學生講授文章的主要內容,尤其是本文的寫作背景,這樣講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理解創作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最后,給學生自主閱讀和批注的時間和機會,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教師要明確提出批注要求,如:把自己喜歡的詞句畫出來,并進行批注。這樣的閱讀批注方式收獲真的很大,有的學生批注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的批注理由是這句話是全文寫景的最高明之處,所以很喜歡。還有的學生批注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他批注的理由是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這樣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以批注的方式,走近文字,聯想生活,體味生命本身,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更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生命的感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創設營造詩意盎然的氛圍。創造“詩味”
高中語文課本上選取了很多古詩詞,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與自信,有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迷離傷感,還有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困苦潦倒。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創設詩意盎然的氛圍,讓學生在“語文味”情境中體會詩歌的美好與情感。
比如,在講授《蜀道難》一文時,我就采用了新的詩歌教學方式——吟誦,吟誦是古代閱讀詩歌的基本形式,現在的朗讀都不能讀出古代詩歌的韻味。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李白在寫《蜀道難》時的情感,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詩歌的情味,我借助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其吟誦視頻。在吟誦視頻中學生才能更好的感受詩歌的一吟三嘆、一瀉千里、氣勢磅礴、姿肆豪情的獨特情感。
營造詩意盎然的教學氛圍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的濃濃詩味,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一種文學表達的氛圍中,從而感染學生的情感和思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