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玲玲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本文主要從把握學生認知特點施教、采用多樣化方法培育思維、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角度闡述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數學教學是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學生要引領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發現新的事物、揭示新的規律、創造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長期被忽視,教師盲目追求升學率,重知識、技能的發展,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進步,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當學生遇到障礙時,教師如果直接給學生提供問題的解法,就會讓學生產生依賴。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的想法,當他們共享自己的解法時,教師要設法使解法更加精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鼓勵他們,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暗示;當學生出錯時,教師要讓學生去檢查,讓他們知道錯在哪里。學生在教師的情境引導下發現規律,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加工,從而促進自己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一、把握學生認知特點因情施教
小學生的思維傾向于直觀性,教師應采取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小學生自控力弱,他們的有效思維集中時間短,老師提出問題他們思考幾秒后,思維就會“跳”出來,“跑”到另一件毫不相關的事情上。教師要依據小學生易發散的思維特點,在他們的興趣點上創設情境,讓他們集中注意力,產生探究思考的興趣。小學生思維具有形象化的特點,經過培養他們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在低年級階段直觀性思維占主導地位,而到了中高年級教師要注重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因而在教學中要因情施教。小學生好奇心強,這有利于他們接觸新的知識,教師要依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培育學生的思維
1.創設情境。教師依托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建構性的學習背景,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引發學生的情感反應。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用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考。如在《認識千米》一課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是200米,你跑多少圈大約是1千米呢?你如果沿這個跑道走5圈,體會1千米的距離步行約多少分鐘?如果跑道一圈是250米,幾圈是1千米?如果跑道一圈是400米,幾圈是1千米呢?教者通過不同的跑道長度讓學生感悟到1千米的長度。通過師生的互動,拓展了1千米的外延,促進學生數感的培養,也為1千米概念的建構與生活實際中的長度架起一道聯系的橋梁。教師也可以將數學問題融入有趣的游戲之中,激發學生愛動腦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借助于生活問題引發學生數學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按比例分配問題”一課教學中,教者營造上體育課的情境,“上體育課時我們班借到20個籃球,可是我們班有40名學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有22人,那該如何分呢?”有的同學建議男女生一樣分,可這樣女生不樂意了,“我們人多分10個,他們男生人少也分10個,不公平。”有學生建議,按男女生的實際人數進行分,教者順勢而問,“這樣分有沒有依據?”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他們總結出按比例分就合理了。問題情境的引導,讓學生迅速地掌握了知識,也促進了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2.質疑教學。質疑的方法多樣,有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質疑,有在重難點處質疑,也有在知識的變化處質疑,在概念的措詞處質疑。創新思維的培養始于質疑,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提出一些創造性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如在“認識年、月、日”一課教學中,教者引導學生質疑,“書上明明說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然而在整百年份時卻要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學生問后,教者還要為學生釋疑,以保護他們質疑的積極性。教者引領學生查閱資料,發現一個恒星年等于365天5小時48分46秒,我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平年),這樣4年就少算了約一天,把這一天加在2月份,這一年就是閏年,4年一閏,這樣平均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因而公歷規定,年份是整百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學貴有疑,學生在質疑、釋疑中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升了思維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思維含量高的問題,引導他們深入探究,讓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
3.豐富想象。學生的表象決定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他們的表象越豐富,想象的空間就會越開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還停留于簡單的狀態中,教師要予以必要的開放。如在教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時,教者不可能將這么多的實物一下子擺在講臺上,要為學生建立計數的表象,讓學生通過大腦的想象去認識較為大的數。
三、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思維導圖能將每個知識點以圖文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人的大腦通過思考能在多種事物之間建立關聯,如從幾何圖形會聯想到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等,還會想到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面積等與之關聯的內容,學生的思維就會無限延展,到達更為廣闊的空間。
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總喜歡借助于例題進行套用,如果沒有例題的依賴就會沒有思路。思維導圖能將知識與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教師要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學習問題,由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獲得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出示6+6+6+3,不同學生想出了不同的思路,有學生按前后順序進行計算,有學生運用乘法口訣算出6×3+3=21,有學生算出6×4-3,也有學生按(6+1)+(6+1)+(6+1)進行計算,在多樣化的算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教師要通過一題多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充分挖掘多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自己的求異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訓練,還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要因情施教、因生而教,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雅彬.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界,2011(7).
[2]張衛星.想象力讓數學更精彩——培養小學生數學想象力的有效策略[J].遼寧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