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傳統的小學教學管理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中心內涵,其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運用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大特色。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深入,將為小學教學管理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生機。
“以人為本”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現代社會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首先, “人”的概念。在哲學上,與人相對的有 “神”和 “物”,以人為本與以神為本和以物為本是相對的;其次, “本”的概念。在哲學上,“本”的解釋分為世界的 “本源”和事物的 “根本”兩種, “以人為本”的 “本”指的是 “根本”中的“本”,其與 “末”相對。 “以人為本”就是強調人更重要,一切將人的發展放到第一位,而 “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播和運用就是要引導人去關注和處理最重要、最根本的事物。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將以促進人的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教學管理中,應不斷強化學生的中心地位,以關心人、培養人、發展人為根本宗旨,不斷將管理者、教師、學生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 “以人為本”理念的實施創造良好基礎,從而開展更為有效的教學管理工作。作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整體發展狀況與學生的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和學生應該將自身的目標與學校的目標有效地結合起來。
當前,小學教學中的個性化教學、翻轉式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都融入了 “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其學習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管理。 “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小學教學管理理念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小學教學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 “以人為本”理念的有效運用。在傳統小學教學管理中,管理者往往處于控制者的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第三, “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化教學,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或建議表達出來,這更有利于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管理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管理對建設和發展學校起著重要作用。小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塑造性和模仿性。作為小學教學管理的重要主體,教師應該約束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形象。 “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運用需要教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多樣性,并以此制定自己的管理計劃,從而保障管理工作的順利實行。我國幅員遼闊,但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地區小學教學管理水平也有較大差異,師資隊伍建設薄弱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個小學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狀況,給予教師一些多樣化的素質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注重因材施教。學生作為培養發展的重點對象,其心理、生理、智力等狀況的變化,都會對教學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教學管理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關注,不斷發現學生心理、生理、智力的變化,通過因材施教的方法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原因不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細心地與學生交流、耐心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實行是以 “以人為本”理念為基礎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采用不同的教學管理方式,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目的。
(1)管理者應轉變觀念,提高對 “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視程度。當前,雖然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遍,但這并不意味著管理者對 “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就越充分。由于我國的教育體系仍然有待完善,很多貧困地區的小學教學管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管理者對 “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字面的情況仍然很嚴重。由于貧困地區的教學資源有限,再加上遠離城市,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這個問題,對于國家來說,應統籌兼顧,給予貧困地區較多的教育支持,如采用引進大學生入鄉從教的政策;對于學校來說,應定期對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進行培訓和考核;對于管理者來說,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從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者應充分認識 “以人為本”理念的真實含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意義上,還應爭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而不是控制者。如此,管理者在成為學生朋友的同時,不僅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出舒心的環境,也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基礎。
(2)管理者應以培養學生為中心,加強民主管理。教學管理是一個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應重視 “以人為本”理念的實施效果。教師在運用 “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深入小學教學管理中時,應該積極聽取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的有利建議。另外,教學管理者在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學生或家長的位置上思考他們所擔心的問題,進而做出最有利于學生發展和學校建設的決策。
教學工作主要是由教師完成的,教師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措施將會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在現實中,對教師應實施人性化管理,從教師需求出發,重視教師未來的職業發展,提高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時,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明確教師的責任,提高教師對工作的責任心,并建立合理的崗位補助和津貼制度,更好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應定期對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行考核,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最后,應實施競爭上崗制度,為教師提供更為公平的就業環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所發揮的優越性,將有效地鞏固其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地位。當前,小學教學管理應重點貫徹和實施 “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推進小學教學向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1]劉艷紅,梁彪.探討小學教學管理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J].華章,2014,(14):320.
[2]李二秀.論“以人為本”新模式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5,(4):48.
[3]邊巴多吉.淺談人本管理如何在小學實施[J].速讀(下旬),2016,(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