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是學校物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座位安排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視。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外就開始重視學生的座位編排,并開始對其進行研究。截至目前,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輸入“學生座位編排”“座位編排”檢索詞,以“主題”為檢索項,共查閱到文獻145條。這些文獻從教育學視角分析指出,教室座位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影響著教育過程均等的實現。學生座位屬于微觀的教育資源,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知識的獲得具有重要影響。教室學生座位排列的形式,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和學業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對座位編排研究大都聚焦于座位的編排方式以及不同編排方式對課堂教學和學生發展的影響。魏拉德·沃勒發現,喜歡坐在教室前排的學生大多學習熱情高、求知欲強;而坐在后排的學生,對學習常持消極態度,喜歡搗亂或不聽講。亞當斯和比德爾發現,在行列座位安排中存在一個活動區,在此區域的學生提問最多;在教室前排和中間地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坐這一區域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交流的時間和次數明顯比坐在教室后面的學生多;教師有意無意會更多關注中間和前面區域的學生,對后排學生的漠視冷淡甚至有意無意的歧視會不斷強化一些學生的挫敗感,這是許多學生產生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根源。可見,座位編排的確影響重大。
1.現行的座位編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按考試成績編排。許多班主任在編排學生座位時把考試成績放在首位,完全按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確定座位,甚至把座位當成獎“優”罰“差”的主要手段,誰的成績好誰就可以優先挑選座位。
(2)按品行表現編排。某些班主任喜歡根據學生平時表現的好壞來編排座位。表現好的學生安排好的座位,表現差的學生安排差的座位,甚至給表現非常差的學生安排“專座”,以示懲罰。
(3)按利益關系編排。這種編排座位的方法主要是以家長和教師的關系為根據。關系好,學生就能坐好座位;父母有地位,子女就能坐好座位;甚至還有少數班主任把編排座位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家長給教師送禮,學生就可以坐上好座位。
(4)按學生意志編排。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尋找同桌,安排位置,讓情趣相投,志向一致的學生成為同桌。
2.現行編排座位方法存在的問題。現行的座位安排方式存在學生獲得教育資源機會不均等、學生課堂交流機會不均等問題。
(1)“標簽式”安排座位容易給后排學生的心靈蒙上陰影。按成績名次自由選擇座位的方法操作起來簡單,班主任省心,學生雖心中有不悅,但也是有苦說不出。成績優異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好,理所應當坐好位置,這會助長學生的自私心理,久而久之會目空一切,滋生驕傲情緒。成績差的學生長期坐在后排,易被教師和同學冷落歧視,易變得自卑或自甘墮落,有的甚至會破罐子破摔。
(2)“秧田式”的編排方式不利于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交往。身高高的學生坐在最后,時間長要喊屈,而個子矮的學生總是坐在前面,也會有一定的自卑感。現在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大多是接受長輩的給予,很少有與同伴分享的機會和心理,部分學生會有孤獨感,易形成自我封閉的性格。
(3)“人情座、關系座”會造成學生獲得教育資源機會不均等問題。教室是學生學習、成長、自我發展、展現自我及人際交往與互動的重要場所。教室座位是備受關注的重要教育資源,其排列組合形式以及學生在教室中所處的不同座位,會直接影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交互作用和人際交往,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教學信息的反饋,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個性的發展。
(4)“自由組合”安排座位的弊端是班上說閑話的多,扯是拉非的多,影響班級紀律,而且自由組合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易引起后面挑選座位學生的不滿,與班主任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1.互補原則。互補原則就是有意識地將性格不同的學生安排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影響,產生良性互動,吸收彼此的優點,達到優勢互補,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展自我的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性別互補。性別因素具有很大的互補和誘導作用。如女生的含蓄和善于觀察與男生的粗獷和喜歡表現;女生的形象思維、注重感情與男生的抽象思維、注重理性,女生的認真細致與男生的堅毅敏捷等均可優勢互補。
(2)品行互補。讓不同性格、氣質、品德的學生坐在一起。如獨立性較強的學生與依賴性較強的學生,脾氣急躁的學生與穩重有耐心的學生,意志不堅定、缺乏頑強刻苦精神的學生與勤奮踏實、孜孜不倦學習的學生,等等。這種互補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性格沖突,利于營造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
(3)智能互補。要盡量將知識能力水平不同者編排在一起,實行智能互補,達到優化組合、共同進步的目的。
(4)個性互補。不同環境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個性,如城鎮與農村、生活富裕家庭與生活貧困家庭、幸福家庭與不幸家庭之間的差異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編排座位時,要顧及方方面面的情況,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最佳的教育資源。
2.變更原則。變更原則就是要根據學生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調整和優化座位,使學生都有機會安排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座位。更換和調整學生座位的周期要科學,不能太長,要切忌“專座”等一成不變的編排模式。變更座位要做到:
(1)以生為本、面向全體。教師在安排學生座位時應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高矮、視力等實際情況,科學安排好學生的座位,力爭讓他們都能集中精力學習。要定期調整、輪換學生座位,空間形象的更新有利于學生視野的改變,讓學生有機會與不同的同學交往、互動。
(2)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教師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有意識地把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和學習優秀的學生安排在一起,讓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程序公平、結果科學。公平公正原則要求程序公正,要做到有正確的或公平的程序,防止隨意和武斷。座位安排要征求學生意見,給學生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為師生互動提供最佳方案。
3.平等原則。平等原則就是要做到不以品德的好壞、成績的優劣和關系的親疏作為編排學生座位的依據。
教師在編排和調整座位時,本著公平公正和促進學生發展的要求,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情況、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進行全面了解。在公正公平、互補互助、科學合理、定期更換等座位編排原則的指導下,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愿望,尊重學生的選擇,做到男女兼顧,高矮有序,強弱合理,“動”“靜”結合,既不能重秩序、輕生理,也不能重結論、輕過程,更不能重成績、輕其他。
1.科學編排學生座位的實踐
(1)依據身高編排。安排高個子的學生坐在后面,矮個子的學生坐在前面,這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教師板書和演示的一種基本方法。
(2)依據性別編排。這是根據學生的性意識編排座位的一種方法。初中以后,男女生一般分開坐比較好,以免雙方行為不便和帶來不應有的心理影響,為早戀創造“機會”。
(3)依據特殊條件編排。對視力不好或聽力不佳的學生,要根據其某方面的弱項做出合理安排。
(4)按照異質組合編排。這是一種以優帶差互補互助的編排方法。一般讓學習態度好、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后進生坐在一起,讓他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但這需要具有優點的學生對對方缺點必須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優點上必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按照同質組合編排。讓志趣相投的學生坐在一起,往往能收到“強強相加”的效果,對于增進團結、相互合作很有好處。
(6)插花編排座位。為防止學生相互間造成不良影響,可在二者之間插入一個能抵抗甚至能消除這種不良影響的學生,此法也適用于降低或排除外界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如可以安排一些自制力強的學生坐在教室的窗口或門旁。同時,要考慮班干部的位置分布,不宜讓班干部在某些區域過分集中或稀疏,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
2.科學編排學生座位的思考。編排座位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編排方法,不可生搬硬套。為此,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和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細心觀察學生,及時發現問題。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班主任的自我反思,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要用與時俱進、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充分聽取學生意見和征求任課教師建議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座位安排不完善的地方,盡量讓學生左右前后輪換著坐,異質、同質的學生交換坐,以適應學生近視和斜視、學生學習及班級管理的需要。
總之,座位對學生的注意力、記憶、思維、情緒、意志、心理和人際交往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座位編排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發展,并已成為課堂教學空間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編排座位的方式、方法是班主任教育水平和教育思想的體現,也是教育智慧、教育藝術和人文關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