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智
(寧夏育才中學,寧夏 銀川)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和新興技術的不斷出現,傳統課堂已無法滿足新的“教育需要”,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優化教育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以云教學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開始逐步走進數學課堂,為教學活動注入了新鮮力量。
“云教學”給傳統課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講桌撤走了,黑板不再是固定的,不僅可以滑動,中間還有一個“電子白板”,徹底取代了傳統黑板;師生人手一部平板電腦,邊操作邊進行教學。數學集嚴謹性、抽象性、邏輯性、靈活性于一身,那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云教學”究竟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什么?
傳統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而學生無非就是把書本看一遍、練習做一下,至于學生有沒有預習,預習的效果怎么樣,不能進行有效全面的檢查。有了“云教學”,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推送一些與本課學習有關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本課內容,還可以給學生推送一些基礎測試題,檢驗學生預習的效果。學生有沒有完成,正確率怎么樣,系統都會進行準確的統計,還可監督學生按時完成課前預習。同時學生在預習中有什么問題,還可以通過在線答疑的方式發送給老師,教師將這些問題歸納整理,以此為依據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從以前的先教后學,逐步轉變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信息容量大,傳遞速度快,呈現信息方法靈活等特點進行輔助教學,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與內容的定量性之間的矛盾,為學生主動發現、探索、創新爭取到時間,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得以整體優化。
在實施“云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上課大家分小組學習,能夠感受到同學們活躍的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逐步形成了“發表自己觀點、傾聽他人意見、印證自己想法、總結正確答案”的良好習慣,實現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課前提出的問題,開展小組探究討論,還可以通過“云教學”系統發起做題,學生可以個人提交,也可以小組提交,提交答案后還可以閱讀其他人的答案并點贊,教師可以對一些學生提交的答案當堂進行展示評價,實現同屏互動。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及反饋展示為主要形式,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逐步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了以“學生主體為中心、能力發展為中心、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模式,構建了以學為本的智慧課堂。
云教學進入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師講授為主轉化為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并以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創設出更為直觀、生動、形象的感知情境,讓數學課堂充滿了樂趣,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效果。
數學教學中,鞏固性練習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證。練習既要講究精練,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時要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課后教師在云平臺的支持下可以根據不同學生需求和學習能力推送不同的作業或學習材料,可以按困難、中間、特優三個層次點對點地有針對性地推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可以將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及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知識點錄制成一個個小的微課,然后把這些微課推送給需要的學生,從而達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目的。學生在課堂上沒聽懂的,課后還能回看課堂實錄,大大提高了聽課效率。課后做作業可以通過平板電腦隨時傳給老師批改。客觀題可以由系統自動判斷,主觀題教師能直接在電腦上批改并留言,而且可以隨時在線問老師或同學,大大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課堂練習進行答題,答題完畢后,可查看自身成績單。而成績單則以對錯、錯誤原因、高分表揚、低分鼓勵等形式豐富了成績展現模式,從而能夠在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促進練習的熱情。云教學平臺創新分層題庫,為不同能力、不同類型的學習者提供了不同素材、不同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云教學增強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和平臺間的互動,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師生在教與學之間的良性互通。利用云教學改革數學課堂,充分協調好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之間的關系,大幅度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的同時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它實現了以前的“廣播式”教學方式走向“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課堂為學生服務、為學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