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軍
(重慶市榮昌永榮中學校,重慶 榮昌)
分組分層教學是指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對班內學生劃分小組和層次,并對學生實施不同教學策略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教師在綜合考查學生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學習成績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進步與退后情況進行相應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
教師根據學生分層情況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學困生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理解和記憶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中等生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將知識運用到難易程度適中的數學問題解決中;優等生要探尋數學知識規律,發現數學本質,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探究性、開放性問題的解決。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要在以下環節采用分組分層教學方法,具體包括講課內容分層、學習指導分層、問題設計分層和課堂練習分層。對于優等生而言,教師要講解多種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課堂上提問難度相對較高的問題,布置探究性、開放性的課堂練習題;對于中等生而言,教師要講解重點、難點知識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成績提升方法,課堂上提問難度適中的問題,布置有助于鞏固重點難點知識的課堂練習題;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要講解基礎性知識,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課堂上多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布置有關基礎知識運用的練習題。
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層評價中,教師要多用賞識性、肯定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學困生取得的學習進步,為中等生指明學習的進步空間,并在肯定優等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指出不足之處,從而確保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重視。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分組分層教學法,而且還要將這種教學方法遷移到課前預習階段,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就明確學習目標,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聽課效率。如,在教學“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內容之前,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前預習任務:對于優等生而言,教師要布置熟記相關公式和定義的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掌握公式和定義的特點,能夠運用公式和定義解決簡單問題;對于中等生而言,教師要布置學生理解相關公式和定義的預習任務,在課本上標注出不理解之處,以便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這部分內容;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要布置學生復習前一節課知識點的學習任務,為本節課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分組分層教學實質上是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貫徹落實,教師在運用分組分層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既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進步中的積極作用。如,在教學“絕對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時,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在各個小組內均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教師向學習小組提出問題共有多少種解法?此時,各個學習小組都進入了積極的討論狀態,不同小組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有的小組認為可以根據絕對值的集合意義進行解題,通過運用數形結合方法畫出數軸,進而找到答案;有的小組認為根據絕對值的定義將其分成2x-3<0和2x-3≥0兩種情況進行求解,最后取兩個解的并集;有的小組認為可以運用不等式組進行解題,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內成員都積極參與討論,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學習關系,有助于促使學困生和中等生向優等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分組分層教學中,教師不要固守于三層次的分層方法,可根據班級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更多的層次。通過創新分組分層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小組內部成員的學習動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學習競爭氛圍,實現組內成員學習的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分組分層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積極推行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組分層教學法,對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進步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創新分組分層方式,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形成良性競爭關系,不斷提升數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