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峰
摘 要:高校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輔導員作為專職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擔負著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等9大工作內容體系,通過抓學風等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成為“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三能”應用型人才,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人才;服務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指出,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廣東海洋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三能”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為廣東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 “三能”應用型人才,服務國家社會主義建設。
一、“三能”人才
廣東海洋大學在長期辦學中,根據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特色凝練出來的人才培養目標,“三能”人才是指培養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應用型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和農村基層的敬業奉獻精神;“能吃苦”是指經受艱苦環境、艱苦崗位和各種困難磨練,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能創業”指的是將所學知識技能靈活運用于工作實踐并善于開拓的能力。
二、高校輔導員服務“三能”人才培養的工作原則
輔導員教育、管理、服務的對象是年青、充滿朝氣和活力、具有創新精神和敢于挑戰的大學生,服務“三能”人才培養,首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一)選好、用好學生干部。要選好、用好學院、系和班三級的學生干部,要樹立學生干部的威信,特別是培養原先在學生中就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干部。要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
(二)“抓兩頭,促中間”。“抓兩頭,促中間”,兩頭是指比較優秀的一頭是領頭羊,抓好了起到榜樣帶頭作用;而在另一頭的是紀律性不強或學習成績不好等具有缺點的學生,則想辦法讓他們轉化,中間是處于中間的哪一大部分同學具有一定的覺悟或形成一定的良好習慣,只要給予一定的引導就可以把工作做好。這一工作具有很大的難度,富有挑戰性,即使做好了一個同學的工作,影響力卻是很大的。
(三)平等。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同學,不管他們是貧或是富,不管他們是優秀或是不優秀,等等,只要他們是我們的學生,就是平等的,也都是好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是一句很流行的話,但這是有一定的道理。作為教育工作者,當然是好的要教得更好,不夠好的更要教好!因為一旦有了好壞之分,有了不平等的念頭,給學生帖上了標簽,這會影響決策,影響工作服務態度,直接影響了工作的效果。
(四)誠信、貼心。以誠待人,做學生的貼心人。由于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也只有接觸,相互了解,才能把工作做好。如何能讓學生相信,主動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直接傾訴,尋求幫助?如果輔導員都能主動關心學生,學生也會關心老師,也會支持老師,與老師一起工作,這樣,輔導員的工作能做不好嗎?輔導員做好工作,實現培養“三能”人才目標,最佳辦法就是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相信學生、學生干部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五)互助。輔導員之間要相互幫助。雖然輔導員的工作都有分工,但卻是分工不分家,輔導員之間要及時補位,工作不能讓它脫節,同事之間關系要融洽,學生可是在看著輔導員老師起帶頭作用啊!老師帶頭努力工作,學生們也不會偷懶的!輔導員也要從自己做起,再去影響他人!讓大家都能敬業、樂業!
三、高校輔導員服務“三能”人才培養的措施
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明確規定了高校輔導員擔負著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等9個方面的工作內容體系。輔導員作為專職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與學校“三能”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成為“三能”人才,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 “三能”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學風建設,重點落實學校“三樹立、三養成、三精神、三加強、三保障、三更多”的“六個三”培養思路,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契機,幫助學生“三樹立”。即是要樹立“學習目標、職業理想和社會抱負”,以理想目標為學習的內在動力。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環境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學校急教師學生之所急,辦教師學生之所需,為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三保障”,即 “機制保障、條件保障和管理保障”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強化教書育人的主導作用,為學生提供“三個更多”服務即 “更多關愛、更多交流和更多激勵”。教育部長陳寶生在2016年12月29日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在于教化,就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要結合他們初步具備了邏輯思維能力,但理論認知相對薄弱的特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育正確立場、觀點和方法。
(二)加強專業能力建設。一是加強教風促學風。加強教師專業引領作用,上好每一節課,開展課程教學觀摩課、專業課程教學比賽、教案設計比賽、實驗實習教學比賽和教學教改研討會等,提高教師授課能力;組織教師撰寫教學心得、教學教程和教義、教材;積極引導學生參加教師的教學教改和科研課題工作,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參加科研學術活動。二是以學科競賽為平臺。設立學院、學校學科競賽,組織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和國際級專業學科競賽,提高學生專業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三是以考研促學風。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報考碩士研究生并提供服務,如設立考研獎助學金,提供考研輔導和學習場所等。四是開展專業課程實習、實踐。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以能力提高為重點,開展“三加強”,即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專業基礎和實踐技能”。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課程開設情況,制訂學生參加專業課程實習、實踐計劃,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參加動手操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動手能力。
(三)綜合素質能力建設。 通過軍學共建等活動,學習和培養軍人的“三精神”,即“守紀精神、吃苦精神、奉獻精神” 三種精神。組織學生到共建部隊參觀,加深同學們對軍營的了解,參加軍事素質拓展活動,提高學生的軍事素質能力,邀請部隊英模到學校舉行報告會,激發同學們愛黨、愛國、擁軍情懷,積極投身綠色軍營和參加國防建設。幫助學生“三養成”,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以良好的習慣筑就成功之路。針對學生素質提升的需要,開展系列素質拓展活動,如團隊建設、學業提升、就業創業、寫作能力、歌詠比賽、身體素質活動、興趣培養、好習慣形成等方面開展的活動。
(四)就業創業能力建設。上好就業、創新創業課,邀請校內外創業導師舉辦就業創業講座,加強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學校教務處、創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等職能部門選配好就業創業教師,實施創業雙導師制,聘請校外創業成功人士、創業指導師作為第二導師,加強師資培訓,選定就業創業教材,根據學校、學院的實際編寫學校就業創業教材(講義),集中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實地了解創業基本流程。舉辦創新創業、職業規劃大賽,選拔優秀作品參加省、國家的創新創業類和職業規劃大賽。實施一對多、一對一的創業就業輔導,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舉辦SIB創業培訓班,加強對創業理論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的理解,鼓勵有條件的同學融入學校和地方創業孵化基地,積極創業。學校加強對創新、創業學分認同的力度,對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的同學根據不同級別給予相應的學分,簡化休學創業學生手續,加強對創業學生的扶持,組織創業導師幫助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加強理論與實踐研究。“三能”人才培養在新時代有新的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會遇到新的問題。通過開展教學教育改革研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學校定期召開思想政治教育與“三能”人才培養教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設立思想政治教育與“三能”人才培養教學教育教改實踐研究課題,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服務人才培養目標。
四、小結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要真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起來,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更多的平臺和載體,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多的讓學生喜聞樂見、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形式,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祥澤.探索構建高校“六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
[2]盧凌美.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學風建設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