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金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開展本次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研究,在期間選取58例不具代表性的患者作為案例進行分組研究。采用隨機數字法的基本原則將所選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抑郁狀況。結果 實驗組與常規組在護理干預前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不突出,組間對比結果未滿足統計學意義標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為(18.2±6.1)分,優于常規組的(31.1±5.1)分,實驗組的抑郁評分為(16.4±5.6)分,優于常規組的(30.0±4.7)分,兩組比較數據差異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的影響突出,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于預后預后質量有著明顯推動效果,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老年患者人群在臨床中疾病的發生率也在隨之提高。冠心病心絞痛也屬于發生率比較高的疾病類型,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其發病率不斷提升[1]。冠心病心絞痛主要是多種原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并形成系列性的癥狀,如氣促、氣短以及胸痛等,嚴重時還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2]。臨床中患者往往會因為疾病的疼痛感、對治療的恐懼心態形成嚴重的負面情緒,導致對醫護服務形成抵觸。對此,為了持續提升臨床護理水平,以我院的部分患者為例,以對比分析方式探討關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最佳護理服務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被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案例。按照隨機數字法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劃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各29例。常規組患者總共29例,其中男16例,平均年齡(49.5±3.1)歲;實驗組患者總共29例,其中男17例,平均年齡(48.5±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方法(P>0.05)。
入選標準:在研究開始之前未采用過任何對研究結果存在影響的藥物;對研究認可并且同意參與。排除標準:無法全程參與本次研究;存在精神或臟器疾病導致無法根據要求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與實驗組分別應用傳統護理措施與心理護理級健康教育。傳統護理措施以臨床檢查、健康宣教以及醫囑執行為主。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因為疾病比較特殊,患者會呈現比較嚴重的惡性心理刺激,所以很容易發生心理層面上的變化,相關統計發現臨床中高發焦慮、恐懼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這一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神經交感系統,從而導致疾病的惡化。對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如果患者對治療不信任或存在放棄治療的心態時,需要及時為患者講解近期治療案例以及學術領域中的相關研究進展,強化患者治療信心。
1.2.2 健康教育
在進行心理護理的同時為患者講解疾病治療方法與康復方法,為患者講解抑郁癥的引發原因、應對方法。告知患者對癥狀的發展與轉歸時的正確配合方式。定期組織患者開展院內的健康教育活動,以攝像、影片等方式指導其正確的康復方法,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心絞痛患者康復療效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率以及對疾病認知的參與意識。為患者提供飲食與生活指導,飲食以清淡、富含維生素為主,保障每天蛋白質攝入充足性。
1.3 療效評定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抑郁狀況。焦慮與抑郁癥狀分別采取焦慮自定量表、愛丁堡冠心病心絞痛量表進行評價,兩種量表滿分均為50分,分數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應用基于SPSS 19.0版本統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應用均是方式表達,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描述,數據之間采用P值進行檢驗,在P<0.05時說明數據差異突出。
2 結 果
實驗組與常規組在護理干預前焦慮與抑郁評分差異不突出,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在焦慮、抑郁評分方面數據差異較大,組間對比結果滿足統計學意義標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不斷加重,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并且,患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冠心病具有病程較長、病情變化大且死亡率較高等特點,對患者的身體、心理會形成嚴重影響,需要醫護人員采取全方位的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措施,以減輕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
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僅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的關鍵,同時也是疾病轉歸的關鍵[3-4]。根據患者的心理情緒給予心理疏導,每天和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并及時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以及臨床治療措施、必要性以及療效等,從而有效的減輕心理顧慮,為患者預后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5]。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為(18.2±6.1)分,優于常規組的(31.1±5.1)分,實驗組的抑郁評分為(16.4±5.6)分,優于常規組的(30.0±4.7)分,兩組比較數據差異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具備非常突出的臨床價值,借助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在醫療過程中對于臨床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進而達到緩解負面情緒癥狀的目標。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的影響突出,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于預后預后質量有著明顯推動效果,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 譚 紅,胡曉蕓,牛小群.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6):147-150.
[2] 駱 琴,彭樹花,孟雪梅,等.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心絞痛的預防效果觀察[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23(3):532-535.
[3] 靳寶蘭,劉亞玲,魚 海,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孕患者的妊娠結局及冠心病心絞痛狀況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2):301-303.
[4] 高寶娟,嚴雪霏.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的干預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841-2843.
[5] 江 赟,曹 群,項 丹.預見性心理護理對伴有抑郁癥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13):2058-2060.
本文編輯:趙小龍